美文网首页
赤贫者的哀歌

赤贫者的哀歌

作者: 黍苗隰桑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00:40 被阅读9次

                      《罪与罚》第一章

不得不说,每一个优秀的写作者的作品之所以可以震撼人心,是因为作品里的每一个人物:他们,不仅仅是某个时代的缩影而已。更在于,其超乎时代的狭隘性,展现出人类发展史上那些直指人心的共性的东西,解释出一种普遍性规律的人性现象。

作者在第一章中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杀掉高利贷者的惊悚过程。主人公是一个辍学的大学生,高傲,自尊却又孤独,用孤僻来形容他的性格便是更为贴切些的。但同时一身正义感,有着青年人的血气方刚和冲动,这也为他的杀人动机催动了助力。

叙述者为了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和形象生动些,便插入了两个辅助线。一条是他与落魄底层官员的相遇。通过彼此交流的过程,得知底层官员的生活维艰,甚至沦落到了要亲生女儿卖肉为生的境地;另一条线索便是主人公最亲爱的妈妈和妹妹均遭遇了不幸,虽然后面有了转机。但是妹妹却要为了他的前途嫁给一个不太好的人。两条辅助线与主线交织,融汇在一起,丰富了主人公的人格形象,也使得读者对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一定的了解,一起推动着故事情节的进展。

首先是心理描写的无比细腻,甚至于有点折磨读者和主人公。例如当主人公读了母亲的来信后,心里情感经历了波涛汹涌的变化:脸色惨白--痛苦,懊恼和恶狠狠的微笑--又闷又热,憋得透不过气来。因为他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妹妹的性格,即使是贫困到了一无所有,她还是会秉持着一种人的骨气。但为了哥哥,妹妹可以抛弃这些,向生活的苦难低头。作为一个哥哥,又怎可忍受妹妹为他所做的牺牲呢?这个原因也是使得他加速杀死压榨穷者的高利贷者的原因。

另一处细腻的心理描写,则是贯穿在第一章的主线之中。叙述者用了整整十二页密密麻麻的字来详细地刻画主人作案的整个历程。主人公拉了三次门铃,随后便是不断地想象着老太婆会不会已经把自己的想法都看穿了的。脸色惨白,似乎快要失去理性了。好不容易可以从无意识的状态中拉回来,他突然间抓住时机,用斧背把老太婆击死了。

他在进行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人死了,意志也随着清醒了过来。在他获取了钥匙之后,又极其担心老太婆不死,跑过来想要彻底让她致命。慌乱的他,无论如何就是无法把钥匙准确地插进空中。手抖得厉害,处事惊慌失措地。

一事未平,他似乎听到了人在房间里行走的脚步声。他极其地警惕了起来,又进行了一轮比第一次更为残酷和血腥的杀人案。在他意识到第二次杀人的事实后,他对于未来的出路,自首或是其他的,进行了种种猜测。最终被拉回现实:先要销毁证据,随后逃跑。

想要离开,可是门外的脚步声越来越靠近了……

那些惊心动魄的描写,把特定的一段时间,通过细细的心理描写拉长,把主人公的心里世界展示得逼真和激动,不放过每一个细微处的变化,使得文字多了深度和广度。心理描写的拓展,笔法的娴熟运用,一切都是恰到好处,这就更为典型地塑造了主人公的性格形象。

再者,最令人感动的是作者笔下的故事,故事中的人,还有故事中的人生哲理。

“贫穷不是罪恶,这是真理。

可是赤贫,先生,赤贫却是罪恶。”

“在贫穷的时候,您还能保持自己天生感情的高贵气质,在赤贫的情况下,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都做不到。”

首先,赤贫和贫穷的区别在哪?

我们可以通俗一点来理解,赤贫便是一无所有,贫穷的极致。贫穷则是虽然贫困但却拥有一点财产。赤裸裸的区别便是,没有任何钱和拥有一点可怜的少数财产。

单从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个根本层面来说,可以解释为什么落魄官员的女儿何以被迫去领取黄色执招。这位穷困潦倒的人,时刻忍受着良心的煎熬,觉得对不起女儿。拿着女儿卖肉的钱去酗酒,买酒折磨自己。他宁愿被妻子打骂,也要偷尽家里一丁点可以出卖的东西,去买醉。

他确实已经对于这个社会无望了。在社会的底层挣扎,先是被社会所弃,后则是自弃,自我彻底地沦陷。因为他完全是一个赤贫的人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社会对抗。

曾经看过一个可悲的故事:二战前,有一个小女孩,特别爱着自己的小兔子。但是当国破山河,战争的铁蹄踏破家园的时候,饥饿和流浪使得她最后毫不怜悯地吃了兔子。

这也是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决定他的行为。你可以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善良的蓄养还是需要特定环境的,那就是至少是不至于面临死亡的威胁,有着生存的尊严。

最后,作品把社会风俗以及俄国的婚姻观融入到主人公母亲的书信之中。这也是第一章的一大写作特色,通过母亲这个桥梁,完成了书中的叙述角色。把主人公缺失的那块生活给补全完整,再坎坷的故事中展示俄国的风土人情。

一个清白的女孩,没有任何的技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仅处处受挫,这也是一个几乎不太可能的设想而已。而有一点技能的女孩,例如说家庭教师,如主人公的妹妹,亦是坎坷万分。总而言之,那时候的俄国,女性地位极其低,而且普遍生产力水平地下。

对于婚姻而言,主人公妹妹的订婚甚至有点荒诞。不仅男方年过四十,而且说要去一个贫穷人家的女子,这样子可以比较听从夫家。

由此可观,还是物质基础决定婚姻地位。在男方看来,爱情单纯是一单买卖,要的就是那种稳赚不赔的婚姻。如果1+1<2,那么这份买卖就不划算了。

拜金主义还有物化主义,等级主义等充彻着俄国社会。作者想要通过不同的故事人物,不同的视角来挖掘作品和人性的深度。对于作者来说,把一个属于他的时代风貌如实地展示出来,加上典型人物的刻画,把情感和人文情怀熔于一炉,这就足够了。每个时代,总有属于他们时代的作品。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总爱歌唱赤贫者的哀歌,因为那是那个时代的百万人民的哀音……

相关文章

  • 赤贫者的哀歌

    《罪与罚》第一章 不得不说,每一个优秀的写作者的作品之所以可以震撼人心,是因为作品里的每一个...

  • 赤贫者

    我是名赤贫者 行走于情感的荒漠 除了捧捧黄沙以及额间皱纹 时光再没留下什么 我是名赤贫者 奔走于理想的旷原 除了阵...

  • 末世者的哀歌

    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凝望这片废墟,我从未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如此安静,如此和谐,如此美妙,值得。 机器不再喧嚣,人群...

  • 赤贫

    衣食住行足, 一无所缺再; 心何如废墟 ,仍在赤贫中?

  • 未婚者的哀歌

    今年我28,在大部分人眼里,我的生命,只剩下两年了。 所以,现在,差不多是到了我该写遗嘱的时候了。有必要诚恳地嘱托...

  • 偷渡者的哀歌

    以失丧自由的方式 追寻自由 以逃离国的方式 逃离地球 有权的,呼风唤雨后,走了 有钱的,盆钵满满后,走了 而你们,...

  • 心的赤贫

    那是一种极为简单的语气和同样的盖棺定论,貌似疲累其实什么也没做。但为何如此笃定,其实底气不足,如果只为控制并不算难...

  • 读书笔记-Word power made easy - comm

    penury 贫困 赤贫 源于拉丁文 penuria 需要penurious 吝啬的 赤贫的 惩罚的pars...

  • 喇叭唢呐响起

    寂静的午后 响起阵阵喇叭唢呐声 是葬礼上的哀歌 吹痛亲者的心

  • 赤贫都市

    最近感觉自己非常贫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世界。 自我分析了一下,当我的工作过于劳累时,我更愿意将闲暇的时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赤贫者的哀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er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