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最近热播,我也断断续续看了一点,略有所想。
最初注意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朋友圈不断有人推送脱口秀大会选手杨笠讽刺男性迷之自信。
听着有趣,看看节目,发现她的观察还是很仔细的。
只是没想到一个风趣的女性开了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却能掀起一些人的妒海怒潮来。
不多久,曾经在奇葩说当过辩手的储殷教授,就在网络上直播讽刺杨笠,说什么没有公主命,却有公主病,有些女人卸了妆比谁都丑,还看不上普通男人。
不知道大家对这两个人的言论有何感受。反正我的感觉是,听了前者的吐槽莞尔一笑,颇为欣赏。而听后者,便是隔着屏幕也感受得到居高临下,义正辞严,一句句都像是中年男人对女人的不满。怎么说呢,多少有点儿油腻,还夹着可怜,让人不忍卒听。
我这里说的都是直观的心理感受,为了避免储殷教授诟病女人不够理性,只得强迫自己冷静地分析一下上述观点的来源。
我想了想,觉自己认为杨笠的言论没有问题,大概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她是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讲的段子。
脱口秀的精髓就是通过不伤大雅的幽默发表具有攻击性的言论,换而言之,不吐槽就没法表演。吐槽大会的英文是rock and roasts,众所周知,roast是烤肉的意思,但它同时还有批评和讽刺的含义。想象一下,当着众人面讽刺吐槽一个人,是不是像把这个人架在火上烧烤一般呢。当然这不是公开羞辱,若是羞辱,伤害应该类比为戕害,它只是一种温和幽默的批评。即便在公众面前把受讽刺的人架起来“烧烤”,“受害者”也不过感觉好笑又好气,于是乎意见表达了,搞笑任务也完成了,甚至仇人都能在这个过程中相逢一笑泯恩仇。
若是理解了吐槽的含义,就不会质疑舞台上要设定一个攻讦对象——如果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不再吐槽了,那它们还是roasts吗?
杨笠的表演,不过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部分问题男性的讽刺,这也是制造笑点的一种方法。
表演需要,无可厚非。
第二,杨笠的观点没有问题。
我们都知道,吐槽不是恶意中伤,所以吐槽表达的意见是不是合理,带不带偏见也会影响大家的认可度。
看了一下杨笠的视频,大致观点无非是:她遇到的一些男人比女人自信,他们即便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内容,也表现得自负自大,还乐于用所谓理性(但往往不正确)的观点,驳斥女性感性的表达。
窃以为,她说的不是个人看法,而是基本事实,并且还一不小心展现了自己超乎常人的观察力。
在这方面,她赢得了我的钦佩。我一直都没能总结出性别自信差异的问题,何况她的解释还那么合理呢。毕竟也没说所有的男人都这样,表达观察到的一些问题,何罪之有?难得观察都如此细致入微,实在应该获得掌声!
想必大家听后都能豁然开朗,谁十几年的求学路上没遇到几个盲目自大的傻子呢。
真是为民解惑。
必须承认,遇到什么问题,都觉得自己挺好,问错在别人的自信男人真是不少。
在东北,一些偏门小户的微型酒馆里面,某个寒风凛冽的晚上,随便推门进去,就能发现一屋子符合这种标准的中老年男性。他们就着十来块钱一瓶的小二,指点江山批判国际关系,觉得自己身为凤凰如今萎顿于鸡窝,不过是时运不济,若是给个机会,便会立即叱咤风云。当然,喝过二两,什么鸡窝不鸡窝的也不存在了,现在给他们个机关枪就可以帮你收复台湾。
你若问,这样的女人有吗?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鸟都有,谁都不该说那么绝对的话,但拍拍良心讲,我们(不论男女)每个人的人生中,能遇到这样的女性的机会应该大大小于遇到同类型男性的机会。
话说到这里,我倒是觉得应该顺着杨笠的思路发展下去,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如,我更感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女人没有男人那么自信。
女同学在上学的时候,明明学习很好,却总是因为担心后劲不足,而心事重重,甚至还滋生出一种心理学上被称为“德不配位”综合征的的病状来,觉得自己的所有成就不过是一种幸运,真正的自己没有那么好。而这种状态在男同学中相对不那么普遍,他们大多非常快乐,虎头虎脑,不太会为前途担心。
我琢磨了一下,大概还要归结到社会文化和孩子童年的培养模式上。
就拿学习举例子吧。
女性没有男性自信,在学习阶段常见。主要是孩子一上学,就不知从哪里冒出一群老头子老太太,仿佛算了命一般,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女生小时候就算学习好,到了初中就完蛋,男生别看一开始学习不咋地,一到初中就冲到前面去。
他们怎么推测出来的?难道男生和女生的智商差异是算命算得出来的??!!!
还有那些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说女生逻辑思维不好,男生形象思维不好的。你们学过脑科学吗?懂个什么(此处省略吐槽用的二百字)就出来卖弄?
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性别与智力差别的人,不算是毒害祖国花朵的罪人吗?
向孩子的脑袋里灌输女孩子笨,男孩子聪明的想法,给孩子洗脑有什么目的吗?
他们不知道,这种灌输显然导向两个影响未来人才资源的问题:第一,女生没有学习自信心,觉得自己无论多努力,肯定竞争不过男生;第二,受这种思维培养起来的男孩儿,从小就瞧不起女性,觉得自己就算什么都不做都比女的聪明!更可怜的是,他们因为这个不愿意努力了!而且很容易放弃。毕竟那些愚蠢的老家长和预言者们说过,他们不用学就都会啊!不能接受失败的现实就更倾向于选择逃避。
我们怜悯受轻视的女孩子,但是也该想想那些被过度期待压榨的男孩儿的痛苦。捧得太高,就是捧杀!
不是我说什么,中国男女自信心的差异,根源真的可以归结到家庭培养中去!
配合这套逻辑,有些家庭也产生了对男孩儿女孩儿的培养方式的差别。男孩儿不用做家务,女孩儿从小就让到厨房各种帮忙,刷厕所扫地干活儿,美其名曰,现在不学做这些活儿,将来嫁不出去了。
我一个做近代史的,万万没想到,大清亡了这么久,女人竟然还要靠针线和做饭找个好人家。
科幻一点儿说,在我的头脑中,未来女性的就业和婚姻选择应该更宽泛。随着她们与男性的社会地位日趋拉平,她们可以选择做个好太太,也可以选择专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个“大女人”。估计她们足够强了,也会有一个千依百顺的小男人依偎在她们怀里,帮她们照顾孩子,打扫卫生吧。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中国男人有权利软弱和哭泣,找个能说出“我养你”的“大女人”也没啥不妥。
我看近十年来,设置在上海和北京这样一线城市的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已经展现了不少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模式了。挺好。
第三,我听得进杨笠的吐槽,主要还是因为她是个女的。
没错,我就是受到了演讲者性别的影响。
谁能不受影响呢?
那我问你,黑人吐槽白人大家可以当笑话跟着一起乐,白人吐槽黑人怎么就看着特别别扭,像种族歧视呢?
因为历史上黑人长期被白人压榨,即便今日,种族歧视的狂潮还未能成为历史。
反过来看,一个女的,吐槽男人,公众能忍受,为何?
同理,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女人是弱者。她们从出生开始就承受比男性更多的压力,重男轻女的思想时时刻刻影响着她们的求学和就业经历。她们在家里,考场上,在求职过程中承受更多压力,还要在婚姻生活中承担更多工作。可恶的是,大部分人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所以她们吐槽,是真实的,是压迫中的反抗,更是对尚处于迷梦中自我感觉良好的男人的善意提醒,归根结底也是为了家庭和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而且我们也知道,她们也就只能吐吐槽了。
毕竟,她女的大多不会使用暴力……杀妻案频发,谁听说过杀夫案呢。
小说里的虚构人物潘金莲,被骂了近千年,刘安烹妻侍刘备,却还能赚来曹操的金银恩报。鲁迅先生说,中国礼教千年历史,翻开看看,写了两个字:吃人!可能主要吃的还吃是女人吧。
同样是受演讲者性别影响,当储殷老师这样微微发福的中年男性,发言攻击女性时,便不那么讨人喜欢了(对不起了储老师)。
总之,杨笠储殷说了什么我也不太在意,微博上的头条一天要换八遍,再过一个月,估计没有人记得这件事了。
我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自省一下,呼吁一下。
我们不要做用性别观限制孩子的家长。
我想,我的女儿有权利喜欢粉色,也有权利喜欢蓝色,她可以喜欢芭比娃娃,也可以喜欢漫威英雄,谁说这就不男不女了。如果你儿子说他喜欢粉色,喜欢娃娃,也别说他娘娘腔,你可能正在扼杀一个天才。
我们应该让孩子放下性别观的束缚,自由地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让那些装神弄鬼的老一套,尽快被时代淘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