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的输出类打卡小组怎么就死了?

你的输出类打卡小组怎么就死了?

作者: 小纯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6-10-03 15:36 被阅读127次

1.

2016年很火的一个词叫“社群”,围绕社群,我们发展出一系列的营销手段。但社群的维护并不容易,于是又陆续出现了“输入”、“输出”等概念。本文旨在探寻部分输出类打卡小组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前不久在某篇文章里,文章作者大喊再也不参加习惯养成类的训练营了。原因是她参加了一个21天的写作输出打卡小组,在这个打卡小组呆了21天以后,她认为,这样的小组不仅起不到输出的作用,还让她对写作这件事产生了厌恶。

虽然在文章中作者已经从个人层面做出了一定的解释,但我们也不妨换个角度看一看。

2.

要思考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社群的概念说起。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是生活在家庭和社群中的。这个社群,一般是一个村落、一个小镇。在当时,由于科技、政治和经济的限制,人与人之间联系相对紧密,社群中的每个人都相互认识,彼此有往来,这就是所谓的“密切社群”。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农业的工业化,大量劳动力被释放,社会开始创造出各种接纳这些劳动力的工作岗位。教师、医生、警察等行业兴起。人们因此得以脱离家庭和社群而生活。

但过去几万年的生活已经在我们的基因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我们从DNA里渴望存在能接纳自己的家庭和社群——这是在工业革命前人们生存的根本之一。

“民族”和“消费大众”的社群由此兴起。

“民族”的概念不再解释,而所谓“消费大众”,就是指一群互不相识的消费者,由于有着同样的消费习惯和兴趣,因此不但相信还定义大家就是同一伙的。

消费大众最早的形式,是粉丝经济。明星们的粉丝,购买唱片、周边,建立后援团,对明星进行支持,为自己喜爱的明星摇旗助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他们在自己内部形成一套社会认同的体系,即亚文化。

因为认同了某种亚文化,消费大众就被联系到了一起,就成为了一个整体,他们在这一整体中交流、互动,关系逐渐固化,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群。

上述社群的建立,是自然发生的。而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通过购买某一产品,消费者得以加入刻意营造的、用以维系公司与客户间关系的社群。

本文所讨论的社群,指的就是这种以消费为基础的、以亚文化为中心的、刻意塑造的社交系统。

一般来说,用户加入社群后,可以通过在社群中与他人的交互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不断加深自己与社群之间的关系。但现代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注意力稀缺,因此,如何吸引并维持用户的注意力,就成为社群营销的一个课题。

在工业革命以前,社群最重要的功能有三点,一是保护本社群成员不受外部势力打击,二是为本社群成员提供资源上的支持,三是为本社群成员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在工业革命打破了人类生存的社群以后,社群的前两项功能已经被淡化,唯独第三项功能还无法被取代——甚至我们可以武断地说,社群的主要功能已经变为了为本社群成员提供情感支持。

这也就意味着,社群运营的重点,在于维护社群与社群成员、社群成员之间、本社群与其他社群之间的关系,在于为社群成员提供归属感。

3.

回到输出类打卡小组的问题上,既然社群运营的目的在于维系关系、提供归属感,那么,社群运营的一系列动作就应当围绕这样一个目标进行。所以我们来看,这个目的输出类打卡小组是不是达到了呢?

一般来说,建立输出类打卡小组的初衷,是为社群成员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材料,同时以打卡的方式激励他们输出。由于有了价值输出、呈现和交流,社群成员得以获得更多的参与感,而其他成员的认同则增强了他们的认同感。他们的联系更加紧密,归属感也就更强。

然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一开始,群组内成员互不相识,没有一个有效的链接。

在密切社群里 ,由于每个人都认识其他人,都熟悉其他人,因此可以很快地进入到一起共事的阶段。但在消费社群里,如果没有密切社群的建立,没有一个点将一群人联系起来,那么他们的关系其实是不稳定的,在这种不稳定的关系下,他们的共识、共事也就成了不稳定的。

因此,他们的行动,其实并不受到其他人的很大影响,而所谓的押金,也只是一个随时可以丢弃的筹码(小额押金)。而当他们感受到威胁的存在,或是发生情绪波动,他们就有可能会退出,而不是再试试。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在组建之初,由于遇到了一个好的组织者,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从而每个人都愿意投入和输出。但在一个大型组织中,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因人而异,因此很难流程化。

而更为令人沮丧的是,由于社群内部的人数是一定的,圈子不大。因此,在打卡小组开展活动以后,被迫退出者可能会处在一种尴尬的境遇里——尤其是他在社群中的同伴都还没有退出的时候。

因此,输出类的打卡小组其实是很难满足大多数人对于交流、关系和归属的需求的,这也是它难以运作的原因。

那么,怎样的方式能够满足需求呢?

4.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社群成员的需求都有哪些。

以一个产品型社群为例,以交流意愿来分,社群成员的组成大致有三种:只想使用产品和看到大家有价值内容但不参与讨论的、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交流关于产品和其他有价值的内容的、不仅愿意在社群内输入和输出价值而且愿意帮助社群的。

为什么这么划分呢?因为对这三种人,其实我们是要采取不同策略的。

对于第一种人,他来参加社群的目标,不是交流、不是获得认同感,他只需要产品,所以,产品做好了,能给到他产品相关的支持,他的需求就被满足了。

对第二种人,他希望能参与一些有价值的讨论,一般来说这种人也能给出一些价值,因此,要把价值给到他。

第三种人是意愿度最高的,这种人通常可以作为社群管理的助手。他们愿意为社群投入时间。对于这样的人,重点是社群要把价值变现的渠道给他,这样这个人就不会流失。

这三个层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流动的。

举例来说,一个人在加入社群之初,可能由于对社群环境不熟悉,也可能只是对社群的产品感兴趣,因此他关注的是产品和社群内部有价值的内容。随着他对社群了解程度的加深,尤其是如果他能在社群中找到志趣相同的人,他就会对社群内的讨论更加热心。

而一旦他开始在社群内输出价值,他就开始和社群建立连接。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能发现社群里有价值兑现的渠道,他就会有更强烈的留在社群的意愿。当他更多地和社群内的人进行交流以后,他就在社群里建立了强链接。这个时候,这个人即使想走,也不那么容易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第三个层级,因此,我们就需要筛选出一部分人来做这件事。

5.

为什么筛选出一部分人就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呢?

社群里最有价值的是人、最能给我们价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所以其实只要把握好了这一点,社群内的各项运营工作也就能达到目的了。

输出类的打卡小组,由于一开始社群成员不熟悉,关系不够密切,所以全靠组织者的个人魅力。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让社群内的成员既能产出价值,又能流程化呢?

有的。这就是社群内通过筛选组建的核心小组。

核心小组是指在社群内部,由社群活跃成员组成的小型输出小组。其作用是建立在大型社群中的强连接,增强社群成员对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成为社群输出和价值变现的通道。而且,在某个个体与社群连接增强的过程中,该个体周围的人其实也在增强其与社群的连接。这也就是社群可以依托核心小组以一带多的原因。

那么,具体来说,核心小组对于社群营销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核心小组能增强用户黏度。有价值的内容、社群内的良好氛围以及可能的价值变现渠道,这就满足了社群分别应当满足的三种人的需求。

其次,利用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提高产品的使用率。我们都知道人具有社会认同的心理,因此,如果创造出一种所有人都在谈论某事的氛围,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去了解那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如果有一个小组是被某人信任的,那么由该小组输出的内容也将对此人构成极大的吸引力。

最后,这也是增加产品推广渠道的一种办法。借助核心小组,从社群对核心小组的人的曝光到核心小组的人对于产品的曝光,社群和社群产品因此就获得了更大的流量、更多的关注。


6.

输出类打卡小组之所以死,是因为关系没建立好。而核心小组既能解决关系的问题,又能帮助输出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建立核心小组,是社群营销里很重要的一步。

那么,核心小组到底要怎么建?谁来组织?有何功能?如何运营?咱们下一篇文章接着聊。

相关文章

  • 你的输出类打卡小组怎么就死了?

    1. 2016年很火的一个词叫“社群”,围绕社群,我们发展出一系列的营销手段。但社群的维护并不容易,于是又陆续出现...

  • Python爬虫:从TXT导入数据

    ​ 小组打卡输出EXCEL情况如下:(昵称和ID做了打码处理) ​

  • 5/70践行的能力

    5/70是我坚持参加自控力小组读写输出的模式改变第5天,因为有承诺有小组夹持鼓励,才跌跌撞撞坚持每天输出打卡(虽然...

  • 不伤人也不伤己地表达愤怒

    《非暴力沟通》深度学习小组 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主要学习内容 你愤怒的时候会怎么表达? 除了“真的是气死了!”“...

  • 王小二之死

    (一) “王小二死了?” “死了?怎么会死了?不是一直好好的吗?” “是啊!多好的孩子说死了就死了,怎么回事?” ...

  • 周检视0207-0213

    上周目标: 效能:3.0检视会议准备,关注小组码字输出打卡 心灵:码字 健康:早餐 工作: 实验做了,但是没有办法...

  • 做好自己带动他人

    因为一次学习成长计划,加入学习小组。但小组长及组员好像都很忙的样子,既没有读书打卡,也没有学习感悟输出。许多时候觉...

  • 分身术第2课,看见情绪背后的意义

    一、组内讨论带来的收获 今早在小组里我问了队友们关于我最常说的就是:烦死了、气死了、我怎么这么倒霉、还有就是叹气。...

  • 智障的情话系列(二)

    “那我要是死了,你怎么办?” “那我就殉情” “不行,你要好好活下去,不然我就白牺牲了”

  • Python全栈之路系列之面向对象特殊成员

    类的特殊成员之call 输出 类的特殊成员之getitem、setitem、delitem 输出 特殊的 输出 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输出类打卡小组怎么就死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hj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