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琴师

作者: 印人华 | 来源:发表于2020-04-27 09:23 被阅读0次
图文原创 禁止转载

我不是个制琴师。

美国.休斯顿

09年认识了一个美国老师Sherry, 60多岁,然后他老公老P,是个老摇滚迷,在花甲之年,想做一把吉他送给他老公做生日礼物,上边想印上他老公的名字,还有德州的地图,上边的红点是他们相识的地点,他们认识42年了。让我帮着寻找中国的制琴师,来做定制款的电琴。她说他们这个年龄的人,都是old school,注重人品和信誉,所以想留给自己的爱人最好的琴。

中国.瑭吾。羊肉汤。

我初到瑭吾,在网上约了一个工厂,阿文是工厂的厂长。

第一次见到阿文,黑瘦,不高,年龄虽不大,但是能看到生活带来的沧桑。人很礼貌,有着那种骨子里的谦逊。约在一个羊肉汤店,边喝边聊,看出阿文心情不好,虽然说话也还带着礼貌的笑容,毕竟中午刚辞职,然后还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

我说帮我做个琴吧,价格不是问题,但是如果答应了就要做好。阿文说,做了七八年了,可以试试。

一把好琴,主要看六点,型漆料件工音。

美国老师老P喜欢57年telecaster的琴,但是阿文搜遍当地所有厂家的图纸,并不是,而是一些大众tele仿制款,说真的在型上变化不大,但是确实很丑,特别是插线孔的斜切,不精致也没有任何的美感。我说外网上的交流论坛要不要试试看看有没有人有这方面的图纸?然后结果是没有,一般这样的琴图纸都是有版权或者仅用于个人交流的。老文说不如让老P从美国发一个旧的琴体,我们再重新绘制下试试。

解决了型的问题,然后就是料,阿文说中国目前的吉他用料大都是经济款的椴木,水曲柳或者桃花心,美国ash白蜡很少,而老P需要这种白蜡数量不好找,或者能从一些外企工厂找几款试试。于是又联系了百威,Gibson,还有一些韩国厂,看看有没有上好的。如果白蜡没有,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稀有木材,来显示琴的绚丽花纹,虽然音质上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实际出琴的效果,其实会好很多,经过和老Sherry沟通,我们最终采纳了用花梨木来做琴的建议。实际证明,老P拿到琴的那一刻,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下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配件了。当时最好的配件都是韩产的,美产的非常贵,一个Duncan的拾音器大约在200多刀。阿文说,其实在韩国有很多手工拾音器做的非常不错,论效果不比量产的美国拾音器差,可以找韩国的朋友帮忙给搞几个。成本还低,也能达到效果。

剩下的靠手艺了。阿文说,一般一个量产琴,打磨个3-5遍就可以了,工人按件收费,所以不会太注重效果,但是打磨当然是制琴的关键一步,要不然会影响到后期的油漆的附着和亮度。甚至油漆出现的白点增多,就废了。

我一般都打磨最少50遍。阿文说。

其实后边的工艺鉴于目前的中国普遍制造方面,都大差不多,仅限于量产琴的制作吧,手工琴,还是真的,不是都能把握的。在精确度上,温度,湿度,手法,都有大不同,话到这里,其实我就知道,这事成了。

再后来,去休斯顿拜访朋友Sherry,我背着这款精美的成品琴,风尘仆仆的出现在一脸惊讶的Sherry和老P家前,你可以想想,那种感觉,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P老唤P兄。

制琴师,尺都在自己心中。

相关文章

  • 制琴师

    我不是个制琴师。 美国.休斯顿 09年认识了一个美国老师Sherry, 60多岁,然后他老公老P,是个老摇滚迷,在...

  • 伟大的制琴师

    今天有一位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不朽的钢琴家》。我找来读,一口气读了百十来页,很有意思。 其中一个段落讲到钢琴的诞...

  • 红色小提琴

    抓住生活的真实 填补日子的空白 “日听”020—《红色小提琴》 史上最伟大的制琴师,公认是意大利的斯特拉迪瓦里。...

  • 双琴祭——人们为什么在美好与美好之间比来比去

    今天读了一篇微型小说,小说的题目叫《双琴祭》。小说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是给我带来了较为深刻的感悟。 小说中,老制琴师...

  • 琴师,琴师

    帝都夜宴,笙歌曼舞,如果没有那场意外,我此刻应该还是在那处八角阁楼饮酒抚琴赏月,而此刻,行军的队伍轰轰隆隆,马...

  • 《万物皆有欢喜处》: 干的越久,越觉得要学的东西越多

    这本书是写各行各业的手艺人,有厨师、鞋匠、修笔匠、铁匠、斫琴师、制香师、装裱师……他们对自己的行业都特别专注、充满...

  • 琴师

    琴师原本不叫琴师,她原本没有名字,因为抚的一手好琴,所以被人们叫做琴师。 琴师有很多琴,有她自己做的,也有别人送的...

  • 琴师

    秦宫的一处角落,秦王的贴身侍卫拉住了一个琴师。 琴师做礼。 琴师:“拜见大人。” 护卫:“你怎么在这?皇宫不是你该...

  • 《琴师》

    秦宫的一处角落,秦王的贴身侍卫拉住了一个琴师。 琴师做礼。 琴师:“拜见大人。” 护卫:“你怎么在这?皇宫不是你该...

  • 我的琴缘

    读初中时的有一天,母亲从一位民间制琴师那里买回了一台扬琴,仅花了五元钱。从此,这台扬琴就伴我度过了课外时光。高中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制琴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ie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