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在甘南藏族州,那是我去过海拔最高的地方。穿着酒红色僧袍的喇嘛露着一只胳膊,面颊上两片高原红。大殿上空是纯净的蓝。一个喇嘛坐在台阶上,迎着烈日,固执的一遍一遍的背诵经文,像是我小时背诵一年级的课文,背错了,看一下再来。
寺院有很多烧柏树枝的炉子,藏传佛教的一种仪式。走进修行室,从屋顶至地面上方一米多,都是垂下来的帷帐,层层叠叠。地上都是排列整齐的蒲团座。巨大的牛油灯散发奇怪的味道,因为强烈不适,我出去后再未进任何修行室。
人为什么要修行?
行走尘世,无法处理烦恼,自我认知始终无法和谐,所以走向宗教寻求大自在。可是,那些从小就在寺院的孩子呢?每次我心中大毛怪发作,觉得面目可憎时,常有的念头--不管了!去修行!
在传统家庭成长起来,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中国传统儒家的烙印。内容大致就是要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立功立德。可我年少就贪玩,各种声色犬马都喜欢凑上去看看,爱穿好衣服,喜欢讲场面。儒家的教育是否在束缚人的天性?怪不得儒家发展到理学、心学的阶段,口号就换成了“存天理,灭人欲”了。腰间时刻别一把利刃,斩断心中贪嗔痴各种芜杂,哪怕只是个闪念,也要反省三日。
现实世界和人的天性就这么可怕吗?不顺应天性和世界就不自在,顺应了又怕失控。大多数的痛苦都源于这样的纠结。
犯过的错不必懊悔。蒋介石年轻时常沉溺在沪上的风月场。回家写日记又骂自己不是人,合上日记本,第二天又去了。喜欢姑娘没有错呀,喜欢在风月场一掷千金也没有错呀,蒋介石的痛苦就是他推崇的王阳明心学和自己好风月,严重冲突。关于后来的历史,或许能从这件小事上看出端倪。他一辈子都活在懊悔中。
我的有个发小,虽然没怎么念过书,但是给我的教益比大学教授多。他说,他不论干什么,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家庭原因,他十三岁开始,就自己对自己负责。“选择很简单,主要是后果你要能承受的起”,“在你抱怨错过机会抱怨不该犯错时,又错过了很多机会”,这两句我时常记得,并不是这道理我不懂,而是这两句是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汉子,吃过苦吃过亏总结出来的,有分量。
陌陌上市前,老东家网易发声明,通告陌陌ceo唐岩“生活作风有问题”,原来是唐岩也和蒋介石一样流连过俱乐部。唐岩在纳斯达克竖了中指送给丁磊。快意恩仇,不掩饰。黄章晋说唐岩还活在青春期,荷尔蒙依然旺盛。唐岩在网易时的前上司李勇这样评价他:他热爱社会生活,热爱“升级”,物质、地位、财富从不掩饰。有些人可能对此产生不适,但也正是这一点令他始终生机勃勃。
既然决定了就是混这大世界,那世界就是修道院。不惟理论不惟“成功人士”,心之所至,都开遍莲花。总之,就是六个字:不拧巴,不纠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