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人人都可以学习,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不是人人都会模式——
你知道这件事情,也能想象得出怎么来做,但是只要接触到具体操作,想象就崩溃了,到后面寸步难行。 ( 4584个字 慢慢看吧 )
先说本书《上脑与下脑》
-
谁写的就不管他了,比起作者的名气,这本书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快感,在科学写作上,作者的文学功底估计比我还差。我也不是跟你推这本书,而是告诉你本书引发的想象:
模式就是 :系统认知和协调能力。
当然了,这本书不是说模式的,它讲的是大脑的协作能力,上脑与下脑是处在联动状态,脑的各个区域各司其职,对脑区域的使用偏好可以定义人的几种认知模式。我想到的是,我们定义的“成功”就像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就必须是身体的全部器官组织都发挥作用,共同参与,侧重使用身体器官都能让我们的举止行为存在痼弊;等于说,如果我们要成功的做好一件事情,也必须对每个环节都要去理解它的存在和运作机制,这样才能减少成功的偏差。
-
我们都上过班,每个公司都有一个总经理,为什么你工作了许多年却不能成为总经理?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系统的熟悉,对模式的理解。
一个公司的运作和经营套路基本都是固定的,这个固定下来的东西是经过反复验被证实是可行的一套模式,从内务管理到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综合在一起就是模式。这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萝卜和坑在一起就是一块萝卜地,公司就像一块萝卜地。
我们会觉得很多老总其实没什么水平,但是他知道这个公司怎么来玩,在事物的动态发展中,他有全方位的应对方法,这种能力或许与创新没有关系,但它可以让公司稳定的运转下去。
故事
-
很早的时候我做过打金工作室,大概200多台电脑的规模,一台电脑毛利一个月有7K多,我的目标是10K。手下有一帮兄弟,很多是大公司出来的,比如华为、西软、还有微软的IT工程师。他们在这些公司工作了一些年,但一年的收入甚至比不上跟我做偏门的一个月,他们的水平都比我高,专业强我一百倍,但怎么写好一个外挂,怎么用外挂去赚钱,怎么用技能来延伸发展,还得我来指导。不是说我多牛逼,而是说
我们要用综合的视角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才不至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束手无策,我们之所以遇到问题,本质上是因为视野不够开阔,发散思维太差,你一个问题只有两种方案解决,而别人可能有二十种。
这帮兄弟,从小到大都是按部就班的,而我就是非常规的成长。当时为了实现一个月一台电脑10K的毛利,我们除了做游戏打金之外,也做“境外站点”,当时的互联网管制比现在松,可乘之机很多。利润永远会跟道德相冲突。
我知道这一点,在当时也有一些人做得心惊胆战,怕被抓啊。我说有什么事情我来承担,你们只管按照我的要求来,其余的事情不需要操心。基本上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我养成了一个参照法律的习惯,会去计算这个事情可能产生的后果,会去想引发风险的概率,有哪些情况可以引发风险。比如说做网易的游戏,我们要针对行为检测来设计外挂,减少封号的风险,比如做西山居的游戏,要针对资源消耗大来设计外挂,以便多开,比如做境外站点,要联合境外兄弟来做,同时要千方百计的做好伪装,甚至去虚构身份来逃避可能的惩罚,以前我们的身份证都是几张,而且还是真的。这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它都是有因果的,但并不是因为有了 A 因就可以得到 A 果,因为因果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会导致一个动机能产生 N 个不同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事物的动态发展关系了解得不够充分和透彻,即缺乏情景考虑,换句话,我们做事的本能和动机常常是“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是这样做的,”而不是以要以符合市场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来做,而这正是大家缺乏的。
-
我后来改邪归正,不再做偏门了,被兄弟们推荐到一些公司做顾问,有一家公司给我20%的原始股要我加盟,帮他们做全国市场平台的布局。我一直觉得
好的项目是必定能迎合人的七宗罪中的任意一项:好色、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傲慢。
比如色情网站就是打不死的小强,我们可以无视网络管制历尽千辛万苦也能找到这些曲径通幽的世外桃源。当时这家公司的老总还有点来头,是中央牵头,由几大部委共同领导组织的国内最早的特许经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他当时的公司的切入点是做建筑装饰的二次装修,这是迎合国家政策的一个创业动机,在未来开发商不允许卖毛坯房,这意味着商品房的装修行业会重新洗牌,对于他来说这既是市场的动乱也是机会。他对这个行业模式玩法是这样的:
1.打通媒体传播渠道推广公司产品:
打广告,广告是我们都讨厌的东西,但是广告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广告的本质不是要你去产生消费行为,而是作用于你的认识,丰富你的类比思维。很多广告我们讨厌,是因为这些广告没有重点、没有表达、很暴力的存在,你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2.与有影响力的著名主持人合作,推节目:
名人的光环效应会导致它的受众就像勒庞说的那样:受到某些东西的刺激和影响,一群人自觉的个性消失,大家的感情与思想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形成一种集体心理,总是游走于无意识的边缘,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它像那些对理智没有反应的人那样,缺乏批判精神,只能轻信,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3.建立打假和监督栏目组,深度宣传公信力:
骗鬼呢这是,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就是相信现在还有公信力,姑且不谈一些公司塑造公信力的动机,就是把公信力拿出来显摆一下也是有利于团结群众的,毕竟这是很稀罕的东西。
4.建立完善引资渠道,让利给合作伙伴:
怎么引资?当然是编故事,这个故事的动听之处在于:市场有很多钱,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来把这钱变成自己的。故事的蓝本就是项目本身,它包含怎么利润分成、市场发展分析、国家政策、群众心理等诸多维度。我见过这个老总的计划书,多达几十页,还是纯手写的,多少个不眠之夜的结果啊。有了对整个市场的了解筹谋,加上计划书和盈利计划,资金没有出路的朋友就自然进来了,资金闲置对投机者和投资者都是一种风险。
5.与各合作单位建立客户反馈资金池,最高返利是1套100平的房子:
有了合作伙伴,盈利计划已经清晰,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客户了,你要别人掏钱买你的服务和产品,凭什么?群众可不相信你的口说无凭,再说装修是一次性消费,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就那么一两次,没有经验可借鉴。这个时候就必须用到信任体系和数据量了。完美的做法就是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返利资金池,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么干的,真的反馈给客户很多有价值的商品,像什么电视机之类的,年度内必定产生一个百万以上的大奖。我得知这个事情之后,一次闲聊说我买了个电视机,这家老总说,你买这干什么,我这多的是。让别人得到实际的好处通常会引发群众的传播心理,好东西大家都是会分享一下的,这就是口碑裂变,它就建立在一种大家得了好处应该卖个乖的人性基础上。如果你想一个人要是奖励了上百万,你说他会发一年的朋友圈吗?
6.数据造假:
不得不说,为了制造更大的信任和说服力,我们得用一些假的、夸大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导致我们越来越相信大的东西,大而不到是人的共同期待,看篇文章你都觉得有图才有真相才好看,就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这都是现在的人都在下意识的追求醒目的东西,需要刺激。次贷危机就推动了“大而不到”的概念,也就是说,人会倾向选择体量大的东西,比如公司。当时在做反馈资金池的反馈受益环节上,就有大量造假的成分,原来只有1000人受益,我们改成了几千人受益,而且很多具体到具体的人上了,也就是说,为了造假,我们动员了很多很多人。对于不明就里的人来说,他们能分辨什么真假?虽然数据是假的,但公司反馈的真金白银是真的,不过这也建立在你作为客户的基础上,因此,无论怎么反馈,公司是不会亏的,只不过展现出来的东西就是假的而已,很多相信假的。
6.平台运作:
这个其实才是公司未来的核心计划,原来对于平台化的计划只是一个计划,我后来把它完善了,不同于现在的任何装饰平台玩法,当时的平台设计就是为了消灭全中国的这些平台,看上去挺自大的,只不过,这种赢面在我们看来很大很大。后来因个人原因,我脱离了这家公司,这个平台的模式玩法就不说了,主要是现在他们还没开始做。
-
模式讨论
理解模式就像我们理解大脑,它的组织极为严密,分工协调,每一个区域都有对应的功能,但是只有当所有的脑组织共同工作,才能促使人来对外界做出反应,人的每一个动作会按照我们的意识而不会出错,正是因为脑功能在联动协调。通常我们说一个事情的模式和玩法,其实是在说的一种组织状态,一种各种资源亟待组合与相互的过程。
借鉴一篇文章转述的数据:伦敦咨询公司 UHY 国际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每年初创公司数量是全世界第一,远远排在英国和美国的前列。同时,根据腾讯开放平台的数据表明,近几年全国平均每天都有1.2 万家新公司注册,年增长达33.74%。但是,初创公司能够活过3年的,只有不到3%,能够活过6年还不到0.5%。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相当于33个左右的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是生意人,并且每天都有上万的人想做老板,这些想做老板的人有99.5%在6年之类是必定会失败的。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很多人不知道公司怎么玩,就是说大多数的失败者,没有模式的概念,就像先前跟我做偏门的兄弟,很多技术都不错,只是从家庭到学校到企业,教育就是以打造合格的螺丝钉这种模式在进行的;就像我上面说的那位老总,人家也才专科水平,但一直以来都在研究商业现象和国家政策,接触的人,经历的事情,都是围绕着怎么玩公司,玩模式。
我并不是用商业来狭隘的定义成功,才来讨论模式的作用,事实上,模式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无论干什么都不离开,谁发现谁成功,无论是做厨子炒菜还是做公司赚钱,不外如是。就像现在大火的区块链,这币那币的,比特币玩法的成功催生了很多其他币种,这本身就是对比特币模式的复制,但是你前提要懂比特币的玩法、生产、运作啊,这就是为什么别人可以根据一个模式进行复制并成功的原因,不是说我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也会玩就行的,所有看不见的规则和技巧才是成功的关键,而这些关键学校不会教你,书本也不会,唯一可能教你的是社会上的教别人创业的机构,然后就是所谓成功学,然而它们本身就想赚你的钱。
比如媒体经常报道的未成年人创业,看上去多么励志啊,小小年纪就成为企业的CEO,招商引资,风投在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想法有想法,但为什么基本在商场上阵亡了呢?类似的例子有喻言、余佳文、马佳佳,这些凭借激情和想法获得风投的人都有一个共性问题:不知道公司怎么玩。
他们中有的公司被曝出不仅没有年度报告、经营情况也是空白、甚至数据造假、没有APP也没有有内容的网站、业务无法开展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公司运作模式的基础和方法。
网上有很多林林总总的成功学,方法论,其实没有探讨本质的地方,就是这个模式的玩法,玩转一件事情,可能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光伟正,有许多隐性的问题还在冰山之下,一些不便于拿到桌面上来说的东西,往往指向问题核心所在。比如原来在某公司数据造假,这个假必须造,而且还要造得像真的一样,瞒天过海,这个事情就无法明面上跟大家交流,但是很显然,有了可信的假数据,说服力就会提升。这就是我后来,觉得商业面临道德选择的原因,迫使我们无法成功的不仅仅是模式和玩法,还有道德良知。
老文章:
爷爷到死只有一份工作,你爸有五份,可能你会更多
16年之后,你与城市的关系我想说点什么
食物链与社会学
鸟托邦,我的失败与伟大(未传完的已完结小说)
这几本书是帮你装逼的,我提前给你准备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