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查看记录,kindle里面大概翻完了30来本,略读10本左右,如今回忆起来,却是感觉形成的概念、知识寥寥无几,应用更是几乎没有。平日一同事,吃饭与我们闲谈中,经常能蹦出各种互联网新闻,各种商业词汇,初听仿佛知识渊博,其实他自己对所看之概念了解较为浅显。其实自己也是如此,意识之中有些“我读了很多书”的错觉,实则只是自以为是的将“完成、知道” 与 “熟练、掌握”混淆在一起,真正是事倍功半,又执拗回避事实。机缘巧合之下,结识简书一站,简洁风格颇合胃口,写作起来也无太多负担。初写时候,有些害怕,别人看到自己拙劣文字不免贻笑大方,不过如此小事还太在意,又未免太过玻璃心。于是决定再建立一个文集,将所看的书籍整理其脉络,在回顾之中,去理清其中逻辑,去验证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作者所言,也顺便期待高手之点评,指导。
说起此书,首先想吐槽的是书名,英文名为<Mastery:The Keys to Success and Long-Term Fulfillment>,中文名是《如何吧事情做到最好》,私以为翻译过来的书名鸡汤味甚浓,一度都没有翻开的欲望,也是这周之中,零碎时间看着书挺薄,想看看内容如何,才随手翻阅。其实也挺能理解,平日里工作忙碌,闲暇之时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在娱乐节目,lol,dota,网、手游之中。快节奏的时代,大都追求速成,尤其是媒体新闻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标题党横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图书市场也受此影响,标题不吸引人,也许就再也没有被人翻开的机会。看看计算机方面的图书,卖的多的,有很多都是《21天精通xxx》,《xxx宝典》,看到这些书名,我都觉得自己智商不够,3年工作下来连“了解”都觉得没有做到,遑论精通。
言归正传,书本写作分为3个部分:
1.怎样把事情做最好:这一部分包含四章,主要是介绍了何谓精通,并且大致分了3个学习模式类型,还有关于精通的一些误区以及介绍在精进过程中看似停滞不前的平台期。
2.把事情做到最好的5大要素:这一部分的5章内容就是围绕着5大要素(有效指导、持续练习,保持初学者心态,胸有成竹,超越极限)展开。
3.把事情做最好的高效方法:这5章我阅读不是很仔细,这一部分前面是讲述为何精通之路会困难--生物体保持稳定性的本能会阻碍变化。然后还讲述了一些有助于自我提高的小方法、自我认识以及一些行为习惯,强调心智的力量与如何形成。
以下则是总结下自己阅读书中,总结自己所学观点。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典型的学习场景:一个初学者学习网球的历程。一开始一无所知,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习如何握拍,挥击,教练给出鼓励,示范,但还是会很笨拙,出错,反映迟钝。过了几周,仿佛突然开窍,以前零散的动作能够组织在一起,慢慢在下意识下就能开始应对局面。再然后又进入漫长的平台期,技术仿佛停滞不前,有时候尝试新的动作时候,甚至打的一团糟,这时候很迷茫,问教练要练成高手需要多久。当从对方口中听到---5年高质量训练,这个答案的时候,就会有几种选择:放弃,换一个简单项目,体会进步的乐趣;加倍努力,学习更高级课程,持之以恒联系;到此为止,现有技术已经可以和朋友开始一些比赛,享受乐趣;
在平台期,就是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选择,也会出现可能的一些误区,典型的是以下三种歧途:
1.浅尝则止者:喜欢新鲜感,习惯于刚开始那段投入产出比大的学习阶段,对于平台期的乏味与停滞,则耐性较差,会让其选择其他项目,周而复始。
2.强求突破者:重视结果,制定详细计划,但会幻想着有速成的方案。在平台期那种毫无进步让他们无法忍受,于是他们强行制定强度更大的计划,通宵达旦加班,根本不敢慢下来,变得更加固执,急躁。
3.安于现状者:遇到平台期,只要不耽误事,他们无所谓精进,乐于保持现状。
这三种类型的学习者,表现在学习不同技能时候,而不是针对个人性格的分类。
作者还提到,在精进的道路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似乎与我们现在日益浮躁和金钱至上的社会越来越格格不入。这一点我自己最近思考,也觉得颇为贴切。互联网行业新闻,总是追捧各种造富神话,年轻富豪创业,XX思维。仿佛从事互联网的人,在25岁获得上亿资产才是常态。连做个餐饮,不注重互联网思维,就是太low。要么一股脑儿去做手环,手游行业人人希望换皮一个top10的游戏就也喝一碗收购神话的汤。我很好奇,如果连个好产品都没有,谁会为他们的富豪梦买单。有个段子就是:养鸡场旁边有个悬崖,旁边立了一块牌子“如果不勇敢尝试,你怎么知道你不会飞翔”,悬崖下面就是每天悠闲等着摔死的鸡那只立牌子的狼。
接着这一部分最末,让我觉得最有收获的一章:享受平台期。正如作者所言,自己有时候总是想着下一个阶段,认为只要熬过这一段就好了,而带来的则是在这漫长的平台期,只是机械的完成计划(正如读书不是去理解,思考,而是为了翻到最后一页),有幸跨越平台期,喜悦不会长久,而下一个轮回又将开始。而对于人生,恐怕才是最大的问题。人生的平台期又会有多长?如果不能突破,那么“熬过去就好了”恐怕只会等来生命的尽头。又或者恐惧引我误入强行突破者的歧途:不停的逼自己“学习”新东西,掌握技能,而真正的学习过程中,又是浅尝则止的认为不合适或者不重要而放弃,抑或机械制定计划内心却实际是安于现状思维懒惰的。唯有平和的接受平台期,热爱练习的过程,才能享受生命的乐趣,不必让自己陷于对未来的恐惧之中。
第二部分,则是五个关键的因素,首先是有效的指导。这一点的重要性无需多言,里面讲述的“好马坏马”理论,让我读之一震,收藏起来警示自己。其实说明的道理也很简单--聪明反被聪明误。很多一开始天分不错的人,往往追求速成,根基不牢,而看似较差的却能坚持刻苦的人,通常会打下牢固的基础。真正的天赋的发挥,是在根基深厚的基础上展现。接着讲述了练习,真正的练习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变成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练习不再是为了有所得,而是为了练习本身。这样一种高境界,我想如若能够在自己身上得以达成,此生恐怕就再难有空虚之时了把。
再有就是保持初学者心态。“厌倦,是因为寻找新鲜感而不得”。许多高深的技能,都是由最基础的招式演化,这是老生常谈,知道者多而领悟者寡。而“舍得放弃,懂得改变”,则是阻碍我们进步的又一心理障碍。改变习惯,重回初学者阶段,会让我们从优雅变为笨拙,一时间本该轻松得到的,又会变得困难重重,所以我们干脆放弃改变,回到我们最熟悉的环境,停滞不前。
其后一章名为:胸有成竹。在日益完善的训练系统之中,技术性的指导没有太多本质区别。然而对于练习者心理的状态却有千差万别,可以看见大师在运用技法之时,心中自信满满,在成功之前,便在头脑之中思考解决之道,发挥想象力。这一点我理解中,联想到了足球比赛,即使是两队技术实力差异较大情况下,信心之于发挥的作用,大大超过想象。昨夜皇马对科尔多瓦,本以为皇马应该火力全开,轻松取胜,然而率先发难的却是科尔多瓦。在领先之后,科尔多瓦的球员,更是信心十足,想象力丰富,一度让我怀疑他们才是银河战舰,虽最终因点球输掉比赛,却让我敬佩不已。
最后,也是本章中,让我最受益匪浅的,是“推向极限”。健身的习惯,保持了两年,因为平时下班晚,多在家中进行。一度以来,只是制订了一个一尘不变的计划,每次只是刚好完成而已,虽然这个计划比很多同期锻炼的朋友强度大,但其实根本不到自己极限,甚至做完之后还有些轻松。最近决心每次不追求量,但是按照健身理论,需要让锻炼强度达到自己的极限,经过几次痛苦得累到在地的俯卧撑锻炼,却明显感觉效果远胜之前维持不变数量更多的锻炼计划。我想,今年挑战就是在更多的领域推向极限,不要害怕那些痛苦,做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至于最后一部分,主要是一些细节方法,目前看的不是很仔细,也就不再继续写下去。有兴致时候一气呵成,随性而至就好。再定期回顾、整理,雕琢一二,便是有了好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