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游记散文】漫游和顺古镇

【游记散文】漫游和顺古镇

作者: 红尘怡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7-26 05:35 被阅读0次

    游和顺古镇那天,天蓝云白,日暖风柔,气候怡人,给人以感觉上的坦舒。

    但对于自己来说,不知何故,那天却有些不在游的状态,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心绪散荡,竟一路独自随行,致使同伴觉我恍然迷钝。有心细的同伴抽空陪我些许路程,使我尤为感动。

    但这美景的魅力也就在于:即便你漫不经心,悠然而过,甚或偶尔一瞥,却也会过目难忘,会时不时地挠拨你的神经,使你不得不想起它来。

    对于和顺古镇,我就有这样的感觉。时间已经过去近二十余日,却常常纠结于心,不得不动笔写些什么。

    对于和顺古镇,之前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只是说要去云南腾冲,匆匆地做些功课,才知道这距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的边陲小镇,却有一番别样的风貌,在那静静地等待着你去品尝。

    据说这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单凭“和顺”这名字,就给人一种舒适感,使你不自觉地联想到人生所期之境界,定与“和”、“顺”相关,确也正照应了人们的某种内心希求。

    那天,未及古镇,远远望去,便感一马平川的宽阔。走进古镇入口处,放眼一看,清溪荷塘,亭榭短堤,古树新绿,顿觉特别的爽清。据说这涟漪的荷塘,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满塘的荷叶连成一片,微风一吹,涩涩地飘摇,美得让你的眼光都不知如何地放置。

    一路走过,这古镇自然的景观,确实养眼媚目。但隔了这些时日,现在却也记不起都叫什么所谓了,只是觉得这草草木木,塘塘水水,除了名称与所在的地方与别处不同外,其它也并无太大的差别。倒是那人文的所在却是独有,使你过后历历不能忘怀,印象久远深刻。

    要说和顺最有名的人文景观,我看当属有“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美誉的和顺图书馆。一个小镇,有如此之文化之宝,确属不易。

    说这图书馆有名,一是因其历史久远。图书馆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后来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如今已经有了近90年的历史,确实无愧于“文化之津”的匾额高悬馆首;二是因其藏书丰且多珍籍。图书馆迄今藏书7万多册,古籍善本珍本如《大藏经》、《英武殿丛刊》、《四部丛刊》等万余册。如今,如果在一个村镇建一个图书馆,馆舍及7万余册图书倒未必很难,若弄这么些古珍的东西恐怕不易;三是因诸多名家题字留跋。文化名家题字赞誉,落名留念,也是一文化景观扬名的重要所在。和顺图书馆不缺这口,只看那胡适、于右任、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大家题词的匾上墨宝,也够你啧啧而叹了;四是因其有用不成摆设。据说这图书馆并没因其有名而拒读者于门外,不像余秋雨先生曾写过的宁波“天一阁”,把藏的好书古书束之高阁,好书不能供人阅读,实在有些可惜。

    再说艾思奇纪念馆。对于艾思奇和其《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我倒是有所闻,但却不知道这位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是和顺古镇人。

    “艾思奇纪念馆”并不怎么大,但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环境却是清幽典雅,尤其是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给人印象颇深。

    我喜欢读书,但《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确实没有系统读过。据说这两本著述通俗易懂,但却阐述了深刻的自然规律人生道理,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为大众理解和接受,并融于生活、指导人生,这也许就是大众哲学家艾思奇的伟大之处。

    和同事在艾思奇雕像前留影,疏忽了环围雕像的草坪,引得工作人员的批评。无需理论,在哲学家面前领悟一番生活的道理,又有了另一番收获。

    距和顺图书馆几步远的坡上是滇缅抗战博物馆。因为曾经从戎行武,如今从事工作又与研究历史相关,对这反映历史的博物馆自是不能错过,必得一看。

    博物馆沿街的墙用火山岩石砌成,墙面凸现“滇缅抗战博物馆”大小不一的七个字,藤萝密密地沿墙顶垂下,似祭奠的花束;庭院中央的雕塑,几枚弹头拥着大炮弹壳,壳面下刻红色象征胜利的“V”,上刻“PEACE(和平)”,炮壳顶端矗立十字架,停有两只展翅的和平鸽,寓意不言自明;展厅内,玻璃展柜刀枪透出斑驳、衣袍家书染血,墙上照片妇女坐地敲石、男人赤膊筑路,可见当时战争之惨死,军民之同仇敌忾。

    参观诸如此类的场馆,总会给人一种十分压抑的感觉,便有意匆匆而过。现在回想起来,心中还是忐忑,便就想起了这纪念的意义应在于缅怀记起,激发情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美好。

    沿着小河和荷塘,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矗立水边,原来这就是全国独有的和顺洗衣亭。这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

    说起这洗衣亭的由来,总会有一种温暖中透出的寒意。说温暖,是因为这亭子是走出去闯荡的和顺男人们,为了让家中女人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特意而建,是他们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着实其情融融,其意切切。但这种建造,却也透出了无奈的奔波,透出了无影的等待,透出了无归的失望。

    和顺男人婚后,为生活所需,就要参加马帮走出去,在滇缅道上跨越关山险阻。家中女人含辛茹苦,默默过着无情无声的日子。每逢年关,男人们要回来,村口的洗衣亭便成了女人守望的地方。想那女人,洗衣时盼想男人归来的那份心情,却应是何等的焦灼,不知有多少那痴情的女子,落锤于纤手,却也感觉不到疼痛。

    有些却再也没有回来,有的落定他乡,有的遭遇不测。年复一年,这洗衣亭里等待的一些女人,终于没能盼回“走夷方”的男人,只留下自己,孤零零地黯然神伤。

    守寡的女人终身不再嫁人,直至命归黄泉。漫走和顺街道,你会看到那不一的贞洁牌坊。这牌坊是如何地立起,有何种的意蕴,我不想探个究竟。但透过这牌坊,我总感伤于这守寡妇女的命运,平添了许多悲的情感,不忍心在此处过多地逗留。

    ……

    我是一个多虑的人,即将写完这篇博文的时候,我忽然莫名地惆怅起来。这惆怅的根源,却是因我突地想到了一些相仿的名胜之地,因出名而变得游者蜂拥,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以保护开发的名义,破坏了原有的生存和生态;因过分地把握商机发展,而染污了那里纯朴的社俗民风。

    我有些担心起来,这以低调古朴和谐安宁而闻名的和顺古镇,是否会真的能把持住自己,不会“被人类自己发动起来的各种自动化力量”埋葬,不会被自我的虚荣或世道的潮水推着变得张狂或者媚俗?

    此时的我,耳边仿佛隐约地传来行走在和顺古镇时那叮当挖掘和敲打声。但愿这敲击是在为保护和顺的本真立碑警示,而不是为遗产的牺牲凿刻墓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散文】漫游和顺古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jw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