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简史在这个绝句的起源之前还有两个重要的东西,第一就是诗经,第二是楚辞。诗经就是最早的保存下来的、原始的诗歌。他和音乐、舞蹈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它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的复杂性,又有一种单纯性。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再讲诗经就是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他的喜怒哀乐,这就是他的单纯性,他没有到香草美人的传统。而那个传统是要到楚辞的时候才会有的。另一个呢,就是诗经300多篇,内容非常丰富,宗教诗史诗燕飨诗师农事诗,军事诗战争诗,婚恋诗无所不有,而且从文学艺术的风格上讲,技巧上讲有了赋比兴。
其次呢是楚辞,牵涉到了一些具体的作者,比如屈原、宗玉的生平,思想以及大的时代背景。这是两个最主要的和楚辞相关的作者。楚辞他有一个地域特征,他是一个南方的,是对于中国古代来讲,湖北湖南所谓的湘楚之地就已经是南方了,在古代就是南方。
楚辞非常难读,离骚、九歌、招魂、天问等等,没有注释是没法儿往下看的,甚至连字都不认识,。楚辞也是同样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或者是古代汉语其中提到的部分篇章和节选的内容,就看那些就够了,了解个大概就行了。
诗经,楚辞之后就是乐府的歌词,五七言诗的起源和发展,到五言诗比较成熟的时候,那么就是绝句简史开端的那个时间点了。乐府诗歌的是以叙事为主的,一般会比较长,五言诗相对要短一些。总的来讲,在早期都是不成熟的一个状态,处在随时变化当中的状态。所以如果找乐府诗和五七言的古诗的一些选本来读的话,就会有这个情况,就是大家摸不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到底这首诗应该多少句才算是完整的,不知道有长有短忽长忽短,比较有名的古诗19首,大家如果看过就会发现不是每一首都一样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发展雏形的阶段,发展不成熟的表现。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的时候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绝句和律诗本身是非常成熟的,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式。这就是成熟的表现,而早期恰恰是相反的。例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那就是一个典型的乐府歌行,句子非常奇怪,忽长忽短,三句一个人,两句一个人,这就是刻意的去模仿古代的写法,所制造出来的效果。
那五言七言是比较成熟的时候至少是要到了三国的时候,曹操,曹丕,曹植以及魏晋时期的山水诗。
那么从曹操,曹丕,曹植这三曹,一直到唐诗,就是初唐,隋唐时期中间这个长时段的跨越当中,只有一个大诗人,必须要注意的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跳不过去的,而陶渊明写的是古诗,不是绝句,也不是律诗,他就是古诗。
此外还有南北朝的民歌,这些就是绝句起源的一部分,是绝句的几个源头之一,比如西洲曲。另外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南北朝民歌,就是木兰辞,那个非常长,他对这个绝句的影响是没有的,但是象西洲曲之类的子夜歌之类的,对绝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在绝句定型之前的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或者说就是源头。
接下来的就是诗歌最最繁荣鼎盛的黄金时期—-唐诗了。唐诗,在初唐阶段,我们都知道了,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实际上呢,更早就是包括唐太宗本人也是可以算进来的,只不过他写的实在是太走过场,讲官话了,所以通常不选。
盛唐之前还有一位诗人陈子昂大家注意的,但陈子昂写的其实仍然是以古诗为主的,陈子昂本人的法并不好读,包括王杨卢骆的文集的话,会发现有很多骈文,没有注释,看起来也会比较累。
到了盛唐最顶尖的高峰了,注意不是李白开始盛唐,开始的时候是孟浩然、王维、储光羲这些人。然后是边塞诗,我们讲过的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然后才是李白和杜甫。这个顺序是按时间线排的,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到盛唐最最巅峰的儿。盛唐的开始,我们可以称之为是从孟浩然和王维开始,孟浩然和王维的诗是非常好,所以盛唐一开始就是很高的一个台砎。因为孟浩然和王维的水平,在唐诗里可以说是仅次于李白杜甫的,所以后面比他们高的几乎就没有了,跟他们一样好的也就是杜牧和李商隐,这个程度的高低呢,没有办法直接用评分,但是总的来讲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杜甫之后就是大理十才子和江南的诗人群,比如韦应物,戴叔伦,元合诗派韩孟诗派,这些都是一些名词术语,大家记不记得没关系,因为这些不是特别有名的,或者确切的讲在唐朝,由于有名的诗人太多了,他们变得不是那么有名,但即使如此,韦应物和戴叔伦还是比较不错的,那比如韩孟诗派最典型的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然后才是元白诗派:白居易、元稹,李绅,张集,王建,柳宗元、刘禹锡。
这些都已经是中唐时期的诗人了,到了晚唐就是杜牧,李商隐。
唐朝的诗人只看李白杜甫也可以,此外比较值得看的,比如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韦应物,韩愈,白居易,元稹刘宗元,刘禹锡,杜牧,李商隐,这些就是唐朝最重要的诗人,他们就是把最最精华的给调出来了。
当时间有限的时候,一定要看最精华的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名著之类的书是最值得看的,同时就是教材类的、入门框架型的简史,或者说就是教材本身,也是比较值得看的。此外的大量的书,不论是研究型的还是通俗类的著作,都是属于辅助性的内容,他帮你培养兴趣,但是它本身不是整个框架里面的主干内容,这点同学们要注意。比如说甲骨文丛书、理想国丛书之类,他们的内容本身是帮助培养兴趣的。
宋诗一开头,那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等等,有文学史就可以去了解一下,没有也没关系的。上来直接去看看了开创宋诗面目的梅尧臣,下面就是苏舜钦,接下来就是欧阳修,这几个是宋朝初年比较重要的诗人。范仲淹总的来说,它的内容比较少,就诗写的很少,他是做官做的特别大,名气特别大,加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气太大了,但他的诗数量是非常少的。
北宋中期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王安石,一个是苏东坡,两个人一定要看一下,再接下来就是黄庭坚。
南宋就三个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特别重要,看一下他们的诗选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对宋诗有兴趣。但是如果说你就对唐诗有兴趣,不看宋诗也可以,整个中国文学里面,唐诗你不看真的是非常遗憾。现在提出来的几个是宋史里面最重要的大诗人,他们的水平到唐诗里面,也是可以排的进名次的,只不过要排的稍微后面一点。
辽金元明清的诗,可以跳过去。不想跳过去呢,金有一个元好问、元和明。元没有什么特别的代表性诗人,比如说萨都剌。明就是陈子龙是最好的。
清代了解一下,恐怕也就是钱谦益,吴伟业,袁枚,龚自珍。
通过这样一个极简的叙述方式呢,实际不是在讲诗本身,而是在讲,读书的切入方式和抓重点。因为每一首诗,或者说每一首好诗都是可以拿出来,专门的细讲深讲的,大家如果还记得绝句12周第一季的时候,专门用了一堂课的时间,专门讲了登鹳雀楼。怎么去欣赏他,但是后来呢,比较少做这样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一首诗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可以选讲那么几首,但是更重要的是抓住去欣赏、了解、深入这首诗的方法。
在了解深入之前,你要知道这首诗值不值得这么做,甚至有这本书值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来看。这点其实是挺重要的,因为现在是我们说眼球经济。实际上就是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把时间放在烂书上了,你就没有时间看好书了,你的注意力、专注力、耐心,至少今天的分量就没了。我们经常说今日份的。耐心今日份的新闻,今日份的读书就结束了。
在读书读诗所有这些事情的方面,最重要的是先把重点抓住,主干、支干的分叉点、转折点、里程碑,这样的东西把它全部都抓出来。抓出来之后,根据你的兴趣选择性的切入进去。比如说有的人可能是我就爱李白,其他我都不爱读,或者说我就爱杜甫,也没问题,在这种基础上,我们再来谈某一首具体的诗,怎么样去解析怎么样去欣赏。
强调这么一种读法,就是抓住诗人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抓住时间线上的主干,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主干去进行了解。一方面你的阅读量会减少,不会觉得那么多要读的有很大的压力,你的压力就减少了,第二兴趣能够培养起来,如果想培养的话,不想培养那肯定就不太容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