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纪

作者: 古月白马 | 来源:发表于2017-05-30 18:00 被阅读0次

    钱钟书在上海教书时,上海沦陷,他回不去联大,彼时杨绛先生的戏剧在上海甚是有名,在一次看戏回去的路上,钱钟书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立即表示赞同与支持,当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钱钟书为写小说得少教课,钱挣得更少了,杨绛辞退保姆,为节省开支一人承担所有家务,挑起全部负累。钱钟书写完一段给杨绛念一段,两人就一起笑。后来诞生的便是那部妇孺皆知的《围城》。

    好几次,我都惊讶于杨绛对自己的牺牲,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放弃自己的学问,把自己的时光用在柴米油盐的家务琐事,将就自己的心念意志,着实令人惊叹。

    后来,我看《我们仨》,九十二岁的杨绛回忆的全是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她的心思和文字里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战火疾病中的不离不弃,暴风骤雨中的生死相依。字里行间的含蓄节制,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让人动容。对于自己的成就,她只说,自己从未有过“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青灯孤执的老人百岁了,找的还是心里的那个“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80后都开始回忆青春了,老妹给我那本红红火火被赵薇选为处女座电影剧本的致青春,共鸣在青春,被标榜为青春文学新领军人物的文字却实在一般,倒是那句“我们爱自己胜过爱爱情”的台词让我心生怜惜。是啊,我们的问题是太爱自己,可能人世变了,人心也易变,大多数的我们再也舍不得放弃属于自己的一粥一饭,再也舍不得,牺牲自己。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承担生活的变数,而宁愿习惯情感的变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是高人,今天他的话,还可以给我们脆弱不堪的情感戴一个如花似玉的面具。好看的我们,仅仅如此。而已。

    七夕的夜里,在豆瓣上再读到“庭有

    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心里感动,就像看到闭门谢客的杨绛老人细致精心的整理着钱钟书的作品,就像听到她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也可放心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动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mr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