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线是一个金融概念,就是把一张还没到期的汇票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现金,在汇票到期前兑现的现金,比汇票到期后取得的收益要少,这个折扣的比率,就叫贴现率。
行为经济学教授泰勒说,人类的大脑和银行一样也会贴现,而且大脑的贴现率比银行要高得多。
有一个实验,你想借一万块钱,有两个选择,一是今天就借给你一万块,二是一个月后给你一万一千块,你选哪个?
实验证明,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现在立即获得一万块钱。
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月后有可能由于各种状况,导致出现借不到这笔钱的风险,所以大家宁可立刻就拿到钱。
另外一个实验,还是借钱,只不过这次是这样的两个选择,一是一年后借给你一万块钱,二是一年一个月后,你可以借一万一千块钱,这回你选哪个?
实验结果是,大多数人都选择一年一个月后借到一万一千块钱。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想到,我已经等了一年时间,那不如再多等一个月,借到一万一千块钱,岂不是更好?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实验面临的状况是一样的,你多等一个月可以多得一千块钱,它们的区别只是在于等待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但是人们的选择为什么会截然相反呢?
泰勒教授说,这是因为时间的长短改变了我们对相对重要性的认知,换句话说,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我们做出的决定是不一样的。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宁可要相对较少的眼前收入,也不要等待数额更大的日后报酬。但如果时间足够长,我们在考虑将来的时候,重要性就改变了,晚一个月能多得一千块钱,就变得 更加重要。
泰勒给这种现象取了一个名字,叫双曲贴现。
这个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人类从本质上都是即时行乐的动物,我们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有规避风险的天然本能。所以对眼前发生的不确定性会即时规避,而对长期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却相对的比较麻木。
泰勒教授说,这种行为还反映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比如,看电影,泰勒曾排出一份电影名单,其中一些是比较严肃的电影,还有一些比较轻松的喜剧片。然后他做了一个实验,请大家选一类马上就看的电影,结果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那些轻松的喜剧片,理由是我已经辛苦工作了一天,就想看看别人滑稽的样子,但当他们被要求选择一些电影供以后观看的话,这些人的态度就变化了,他们大多数会选择严肃的电影,因为这些电影的背后,可以体现出你的品味。
所以,所有的双曲贴现行为都一样,就是对现在和未来的同一样事的判断是不一致的。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一类人,他们在办眼前的事时非常精明、果敢,但对于未来却往往比较麻木,所以一个人的远见和对未来的判断能力、以及长跑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是后天训练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