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
一 杨和亥姆赫兹的三色理论
特点:人眼中,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430纳米,530纳米和560纳米敏感。每个视锥细胞系统对某些波长的光反应强烈,对相邻的光虽然也有反应,但比较弱。多个视锥细胞共同工作,才能传递一种视觉。
缺点:不能解释红绿色盲。按照这一理论,红绿色盲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锥体细胞,而由于黄色是红和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细胞的患者不可能具有黄色的色觉经验,但这与事实不符。
黑林的余色定理
黑林四色说.黑林根据很多颜色看起来都是混合色,只有红、绿、黄、蓝看起来不是混合色而是纯色的现象,提出有4种原色。由于红和绿以及黄和蓝相混合得不出其他颜色,只能得到白或灰,看起来是黄刺激可以抵消蓝刺激的作用;绿刺激可以抵消红刺激的作用,因而黑林提出有3对起颉颃作用的器官,即红和绿感受器,黄和蓝感受器以及黑和白感受器。黑林认为任何颜色和白光都能引起黑白机制的活动,如果等量的黄光和蓝光混合,它们能引起黑白机制的活动,而黄和蓝本身是颉颃的,它们的作用互相抵消了,所以最后只有白色的感觉。等量的红光和绿光混合,根据同理,也只能产生中性的明度感觉。如果黄光和蓝光混合,黄光又高于蓝光的强度,它们都能引起黑白机制的活动,而在黄蓝机制上蓝光又不能完全抵消黄光的效应,结果就产生一个不饱和的黄色感觉。如果同时呈现黄光和红光,这两种光能影响红绿机制和黄蓝机制,知觉的结果是红和黄的混合,即橙色。按照这个学说,负后象的产生是由于颜色刺激停止后,与此颜色有关的对立过程开始活动,因而产生原来颜色的补色。色盲则是由于缺乏一对或两对感受器的结果。
色觉是信息加工各个阶段的顺序
杨-亥姆赫兹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视网膜的作用,在信息加工的后期,视网膜和大脑明显遵循黑林所描绘的原则。也就是说,视网膜两者兼具,既是接收器,又是大脑的外延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