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总有重逢日,死别再无相见时。
怎么判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爱得有多深?
也许死亡会告诉你一切。
因此,如果要选择一本书,来描述三毛与荷西的爱情,那我选择《梦里花落知多少》。
爱一个人,便是做什么事都会想起对方,看到菜市场的排骨就想买回去给他炖汤,沙漠里骆驼的头骨是最惊喜的礼物。即使你不在身边,纵使你远去天国。
也依旧在会在看到一朵花,一株草时,想到当时和对方一起栽种的那颗植物;偶尔的一阵风吹过,会觉得风中的清香是恋人身上的气息;当夜幕四起,星河漫天,就想起两人一起度过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三毛对荷西,就是如此。1979年,这本书写与何西的葬礼期间,触景生情,历历在目,万水千山走遍,我依然思念着你。
1967年,三毛在马德里大学念研究生时,认识了正在读高三的荷西。
当时三毛身边不乏追求者,只把荷西当作普通朋友。虽然两人稍有暧昧,但由于二人相差8岁,三毛并未认真考虑自己与荷西的感情。
高三毕业,荷西要念四年大学,服两年兵役。他郑重其事地问三毛,能不能等自己六年,等自己回来,一定娶三毛为妻。三毛这时才意识到,荷西真的爱着自己。但她无法许诺荷西一个确定的未来,只说:“六年太长了,我不能保证什么。”
荷西听完,眼中含泪,看着三毛,手持常戴的法国帽倒着小跑,一边跑一边喊:“再见!Echo!再见!Echo!”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雪,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荷西离开的这六年里三毛的感情接连受到打击,曾想过自杀,又在家人的鼓励下重拾生存的希望。
三毛再度远走西班牙,再次重逢了荷西。此时的荷西已经大学毕业,服完兵役,拿到了潜水师的执照,他邀请三毛与自己一同去希腊地中海潜水旅行。
自小颠沛而不流离的生活,使三毛分外崇尚自由。比起古风尚存的小镇,她更爱荒凉广袤的大漠。鲜有人烟,却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于是,荷西放弃了自己的计划,陪着三毛来到了人迹罕至的撒哈拉。两个人一起用垃圾场里的废旧物装扮自己的家,简单而且快乐。
生活安定下来后,有一次,荷西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三毛打趣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顺眼的话,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
“如果跟我呢?”荷西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话,三毛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如果这就是爱情,那我选择你,慢慢的喜欢,深深的相爱。
从小,三毛就是一个散漫不羁的孩子,也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她小时候,作文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来读,却也任由自己数学拿零分。有一次老师让大家写自己长大后的梦想,三毛写道: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拾荒者,去探究每件被抛弃事物后面的故事。当时被老师诟病,被同学耻笑,后来她都一一实现了,拾荒者也有宝藏,路上,还拾到了用尽全力去爱的何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拾荒的本领也愈发高超,有时只需余光斜斜一瞟,便能估量这件东西价值几何。废旧的轮胎拉上线绳就可以当柔软的坐垫,捡来的石子穿在一起都是漂亮的项链,碎花的长裙干练的牛仔废旧的都能缝出一个地毯……捡来的快乐,都是无用,无用之物往往最为有趣。
在这一点上,荷西可谓与三毛心意相通。
三毛和荷西结婚的那个傍晚,荷西兴奋地冲了进来,手里抱着一个大盒子。三毛光着脚跳起来,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三毛忍不住啧啧称赞:“真豪华,真豪华。”
荷西得意地说:“我在沙漠里快走死了,好不容易找到这一付完整的,我知道你会喜欢!”之后二人手拉手,在慢慢黄沙和无边庞大的天空之间,跋涉到镇上举办婚礼。
芳草易寻,知音难觅。世上又有几人,在这无边大漠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呢?
这样别致的结婚礼物,大概世上也只有他们能拥有了,这样别致的婚礼,大概是爱才能在撒哈拉举行吧。
二人的婚后生活,虽免不了柴米油盐,小打小闹,但在寻常日子之外,依然充满乐趣。
有一次三毛的母亲给三毛寄了不少中国菜,荷西问三毛,粉丝是什么。三毛一本正经地告诉荷西,这种食物叫做雨。春天的第一场雨,被冻住了,山民把它们一捆捆扎好了拿到山下卖。又说是钓鱼的尼龙线加工而成。
看着荷西半信半疑的样子,笑声溢满了整个小屋。
能在你耳边讲情话,也可以一本正经的跟你讲笑话,让落日的余晖留住我们的光阴,让我把今天的夕阳都为你种下,明天也许能在沙漠里开出来一片太阳花。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两人的爱情,没有被漫长的时间消磨。在拥挤的小屋或者旅店中,两人难舍难分却又给对方足够空间,感情反而越来越深厚。
正因为如此,荷西的死带给三毛的打击是难以形容的。
何西直面大海,却不曾想过会死于潜水
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拉芭玛岛的海底进行水下工程操作时意外丧生。
“当他的尸体被打捞上来的时候⋯⋯那天是中秋节,那时候日已尽,潮水退去,皓月当空的夜晚⋯交出了再不能看我,再不能说话的你⋯⋯”
为了纪念荷西,也为了抒发自己心中难以抑制的悲痛,三毛写下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在这本书中,三毛的语言失去了往日的幽默平实,哀伤与痛苦在其中展现无遗。
有多深的爱,才能对你念念不忘,有多深的情,才敢对你依依不舍?
失魂落魄的三毛,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只敢在深夜时默默流泪。她只想独处,却不得不见许多人,处理许多丧葬事宜。
她也曾几度试图自杀,寻求解脱。但她知道,自己已经饱受失去恋人的痛苦,抑郁疯癫的样子已经使得自己的父母心痛不已,不能再让他们也感受相同的切肤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
她在书中写道:只要他们不肯让我死去,我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
书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安顿好家里的事宜后,三毛一个人来到荷西的墓地。
在墓旁,她静坐了很久很久,一滴眼泪都流不出。双手掬起微凉的水,洒在脸上,希望自己能恢复神智。
她说过墓地是最适合读书的地方了,死人比活人更可爱,他们不吵,很安静,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如今,荷西也是这样温柔的人。
最终,在冰冷阳光的照射下,她拿着油漆罐子,麻木地一步一步向荷西的坟墓走去。
在接下来的那个下午,这个穿着彩衣的女人,一遍一遍漆着十字架,漆着周围的木栏。尽一个妻子的本分,照顾她的丈夫。
泪流干了,也该带着荷西那一份,更好地活下去了。
那天以后,三毛报名英语学习班,开始融入社会生活。再后来,对自由的追求和热爱,促使她再次出发。辗转于各个国度之间,三毛记下自己的见闻,汇编成《万水千山走遍》。
有些人,虽然已经永久离去,却化作另一种形式,陪伴在路上。
对于三毛与荷西来说,分别即是重逢。虽然斯人已逝,但我走过的每一寸土地,见过的每一条河流,都会让我想起我们曾经的故事。你融入我的生命,化作永不消失的印记。我们的精神,早已再次相遇。
在旅途中疲倦时,就躺下来休息吧。像当初那样,抱着我的脖子,或躺在我的臂弯之中。
远处传来若隐若现的悠扬歌声——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花落花开,生命去又来。荷西的花落了,但他和三毛的爱情,却通过这悠扬的文字,重新结出了蓓蕾。三毛的念念不忘,必有读者的回响。
梦里花落知多少?知你念我已足矣!
现实花开未可知,知你恋我情难忘。
人间梦里不值得,只要有你便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