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乾隆三学士之干臣刘墉

乾隆三学士之干臣刘墉

作者: 瑾口寓言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23:08 被阅读4次

    【关注】瑾口寓言简书号,每天阅读有“学问”有“情调”的文章。


    乾隆三学士之干臣刘墉

    刘墉画像

    当属下清点完和珅家产向刘墉汇报的时候,已有预料的他还是吃了一惊。白银八亿两,大清国每年的税收也就七千万余两。

    刘墉很佩服和珅,他这么年轻便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珅真是世上最会当官的人。

    刘墉很佩服和珅,英俊才子,通汉满蒙回藏五族语言,掌吏部户部刑部三堂衙门,却还能颇得清闲。和珅真是世上最会做事的人。

    刘墉很佩服和珅,满族高干,天子宠臣,世间万物无一不缺,却还要千万财富。和珅真是世上最贪婪的人。

    刘墉很佩服和珅,呸呸呸!这个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中饱私囊,无德无耻之人,有什么可值得同情,他自该遗臭万年!

    和珅二十大状罪行,刘墉一一在奏疏上写明。

    写完后,刘墉便开始思考:当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世代所通行的法则,怎么就有人置若罔闻,连君子之名都不要,妄自敛财,把官职作为生财之道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既为父母官,便应为民做主,怎能只做父母却不顾百姓民生呢?

    他回想起他初为官时,那时他才三十出头,父亲还在世。父亲一直告诫他,要忠君爱国,廉洁奉公。他便是这样做的。纵使皇帝严苛,官场同僚吹毛求疵,他仍是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

    刘墉画像

    三十七岁那年,刘墉从广西乡试正考官被提为安徽学政,赴任之前,皇上还特意召见,并以诗嘱咐:“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刘墉深感厚恩,到了安徽意气风发,整顿安徽学子管理,要求各县学政官员严格约束本地贡生监生,评优劣,奖模范,一时安徽教育严肃有致。

    安徽之后又到江苏,刘墉亲自上书乾隆

    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

    乾隆甚为欣慰,赞其“知政体”,并要求两江总督依言实施。

    这个时候,刘墉的干劲十足,浑然一副“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的状态。

    做罢教育,刘墉便又被安排去治理一方。先是太原,又到江宁。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刘墉深知一方父母官对一方百姓的意义,凡断案,无有不公,凡百姓事,无有不善。

    清诗人袁枚有诗称赞刘墉说:

    初闻领丹阳,官吏齐短脰(dòu)。

    光风吹一年,欢风极老幼。

    先声将人夺,苦志将人救。

    抗上耸强肩,覆下纡缓袖。

    百姓爱戴刘墉,将其比为宋朝的包公,在民间四处流传他办案的故事,后来有人搜集这些事迹,还撰写出一本《刘公案》。

    因治理地方有功,刘墉又升为一方大员,先在陕西,又到湖南。

    湖南常有水患,百姓穷困而到其他县地为盗,进而盗贼猖獗。然而湖南当地官员却置之不理,只顾贪图享乐。刘墉在湖南,先整顿吏治,查办了一系列贪官污吏,再稽查了各地库存,修筑城郭建仓储谷,放粮赈济灾民,又打击盗贼。在刘墉的治理下,一年时间,湖南的状况便大大改善,水患带来的灾害很快的得到了疏导,百姓也渐渐的稳定,开始专心地务农。

    《清史列传》有载:“(刘墉)在任年余,盘查仓库,勘修城垣,革除坐省家人陋习,抚恤武冈等州县灾民,至筹办仓谷,开采峒硝,俱察例奏请,奉旨允行。”

    《湖南通志》也记载刘墉治湘期间,所行诸事“民以为便”。

    刘墉在父亲的教导与乾隆的期望下,真真的完成了他们的嘱托,做个好官,做个为百姓办事为朝廷分忧的好官。

    (刘墉扮演者:李保田先生剧照)

    可当刘墉回到京城,他就有点迷茫了。

    其时刘墉已六十多岁,本已可告老还乡。可刘家人均是长寿之人,六十还正是壮年。

    刘墉在湖南履职完听调回京,原想着在闲职慢慢退休就好,却遇上了他一生最大的对头。

    和珅其时才三十出头,三十出头便可上廷议事,刘墉三十岁时才刚做了进士。

    就是这么个年轻人,在乾隆皇帝面前,马屁拍的没羞没臊,全然将孔夫子的君子之道当做空气,拍在乾隆的龙屁上。

    可乾隆还偏偏非常喜欢。

    刘墉有点看不懂了,乾隆几年前还曾多次与他交谈,如何为君,如何为民做事,如何算是一个好官。可现在他竟然也喜欢起这种吹嘘拍马之流了。

    (和珅扮演者:王刚先生剧照)

    ​ 和珅当时在朝中正受恩宠,刘墉想,不管你拍不拍马屁,你是个好官也行。可他渐渐发现,这个和珅不简单,多位朝廷大员,不论谁,只要跟他有所矛盾,便摆不脱要出事。

    刘墉知其居心不良,又知他受乾隆宠幸,只好夹着尾巴做人,静观形势了。夹着尾巴,不等于就置之不理,刘墉知道明面上与和珅斗还不行,只好暗中与他斗法。

    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结党营私,乾隆命刘墉与和珅两人偕同查办。这国泰与和珅有私,和珅有意袒护,便在查案时消极对待。刘墉知他不作为,便在山东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访,查明山东连续三年受灾,国泰邀功请赏,以荒报丰。征税时对无力缴纳者一律拿办,并残杀九名进省为民请命的进士、举人。刘墉如实报奏朝廷,奉旨开仓赈济百姓,捉拿国泰回京。和珅等想方设法为国泰求情,刘墉一一列举出国泰罪行实证,据理力争,终于使国泰浮法。

    也就是这开始,刘墉与和珅的敌对成了明面的关系。

    后来,和珅声势日盛。刘墉不知是对皇帝失望还是没了斗志,在官职上都悠哉悠哉,得过且过,一直受皇帝批评。

    直到乾隆崩逝,嘉庆令刘墉查探和珅结党营私、擅权纳贿之事,刘墉扛着八十岁的身子,如荣光焕发般,将和珅一党一网打尽。

    直到嘉庆九年,刘墉八十五岁,在南书房当值之后,在家里宴请了几位客人,便于当晚逝世。

    观刘墉一生,以其父教导为准,为民做主,为君分忧,清廉无私,是清朝少有且著名的贤良之臣,是我们后代为政之人所应学习的榜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乾隆三学士之干臣刘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pn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