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以及《目送》。
每一次在阅读的时候,内心都受到了触动。在这几本书里,我仿佛看见了我与我的孩子,我与我的父亲母亲。
我与孩子
我的孩子,他还未满5岁。前几天在整理照片时,看到他从出生到现在,一点点的慢慢长大,心突地柔软了起来。
就是这个小孩,是我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辛苦,将他带到这个世界。我希望他是幸福的和快乐的。
可在他还未满5岁的年龄中,我却在他“不听话”的时候,凶过他,甚至还揍过他的小屁股……每一次回忆起自己也曾做过暴力妈妈的场景,不免心痛。我曾经最讨厌的妈妈的样子,难道我要成为那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育儿的道路上,相信不是我一个人如此。我们总想着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可真的很难。我没有做到书中所说的:温和而坚定、不吼不叫,我成为不了那个永远面带微笑、温柔细语的妈妈。
一次次的自责,一次次的反省,一次次的去翻阅育儿书籍,可有时候,这种多面的情绪依然存在。
直到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知性大方、温暖而充满力量、懂得感恩。在成为自己之前,我不是谁的谁,只有我先成为了自己,我才是谁的女儿、谁的妻子、谁的妈妈。
在读过那么多的书之后,我才发现,一个人只有先成为了自己,然后才会成为别人的谁。我逐渐的安抚我内在的焦虑与不安,我原谅了自己曾经的鲁莽,我真诚的向我的孩子道了歉。因为,在这一刻,我想成为我自己,然后再去扮演其他的角色。
我与我的父亲母亲
儿时的记忆被拉的很长,我还是那个脖子里挂着钥匙,等待父母归来的孩子。
一晃眼,我也成为了别人的母亲。而我与我的父亲母亲,却隔着500公里的距离。
从小时候被留守,到后来的求学与工作,我一直在与他们远离,不仅是时间上的,还有空间上的。
我的两鬓也开始冒出几根白发,而我的父亲母亲,他们也早已两鬓斑白。可我在他们的心中,还是那个小小的孩子。
田里的红薯收获了、地里的花生可以摘了,是他们,在那里,张望着他们的女儿,一次次通过快递的形式,将他们的爱心送到了我的餐桌。
曾经,当我也是18岁的孩子,我也有过叛逆,想要早早的离开他们,去到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开始自己自由的人生。可叛逆的时光终将过去,迎接我的永远有我的父亲母亲,因为有他们在,那个家还在。
当我也长大到可以对他们大声说话,批评他们的不对时,他们有时候却像个听话的孩子,任由你的批评。一抬眼,却满心歉意,因为父母已开始衰老,内心百般不忍。
就这样,我夹在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体会着爱与被爱的双重喜悦。
爱与被爱
那天,我问孩子:如果有一天,妈妈失去了记忆,谁也不认识了怎么办?
孩子满眼黯然的望着我:妈妈,你连我也不认识了吗?
我:对的,妈妈谁也不认识了,连你也不认识了怎么办?
孩子:那我就去找医生,让他把你的病看好。
我:可是医生也看不好怎么办?
孩子:那我就把圣诞老人送我的拼图送给你,我陪你一起拼,你拼拼图的时候,就会想起我了。
…………
我能看出孩子内心淡淡的忧伤,因为他的眼角已经湿润,怕妈妈真的有一天不记得他了,他要和妈妈一起玩我们最爱的拼图,帮妈妈找回记忆。
前几年,妈妈突然不记得路,不记得方向。医生检查说是小脑萎缩,记忆在衰退。妈妈的内心恐慌极了。尤其有人告诉她,如果严重的话,连自己的孩子也不认识了。
她虽没有跟我们说她的担忧,但内心一定很恐惧。那次,我特意带孩子回老家,带她来上海。下了火车,打了出租车回家,出租车过了延安路隧道,她突然认识了那条路,她认识了去我家的路,脸上突然堆满了笑容,像个三岁的孩子,指着窗外跟我说到哪里哪里了,车转个弯会到哪里,马上就要到家了……
那一刻,看她快乐的像个孩子。我至今也不清楚,为什么她在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却不认得回家的路,到了上海,路况这么复杂的地方,她却知道了要去我家的路。
这之后,她回老家,竟然也知道了回家的路,已经三四年过去了,她的记忆还是好的。
从我的孩子,到我的母亲,我想,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因记忆而失去我在他们心里的位置。
这就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人,在心里牵挂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