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钟表指针过十九点半了,今天开“五星”支部推进会的微信公众号“草稿”刚刚弄好,发给了党办刘副主任审核。
一分钟不到,刘主任电话回过来了,一一指出了需要修改的地方。“你还在办公室么?”他突然问了一句,然后他就下楼来跟我当面指导了。
“这个‘下发’一词不恰当,”他想了一下,瞬间说出“改成再次学习了......”
“把这一句改成‘详细解读了’......”,接着他又指出了一些内容不全的部分,最后添加上了“宣传和气氛营造”的内容,并且对参会人员进行了再明确。
他有条不紊的指点,思路的清晰,以及语言的组织等,让我惊讶于他对工作的熟练,以及轻松驾驭语言的能力,心里不禁对这位五十左右的“老同志”刮目相看了。
“哎呦,马上(晚)八点了,我得赶紧走了,八点还有一场报告会。”说着他匆匆地离开了。
几分钟后,他又打来电话,将刚才没有说完的部分强调了一遍,我趁机问了几点还有疑虑的地方。如此,这公众号的修改基本“过关”了。
加班到晚八点,早过了“饭点”,刘主任却顾不及这些,心里装的,是即将开始的报告会。这位近五旬老同志的拼劲儿,让人心生佩服。
到家时,才发现机关群里有无数人点赞,打开一看,原来是刘主任发布了一则“五星”支部创建的工作感想。诚恳谦逊的话语,四点具体的感受,贴切,感人。读着那洋洋洒洒的一千多字“感言”,仿佛是在听他当面的娓娓而谈,也仿佛看到了他与同志们一道为“创建”工作奔波的身影。
我赶紧打了一个大大的赞!
看了看他这发布时间,十九点左右。可能,刚刚他加班是在梳理和书写这份感想的吧,亦或是为晚八点的报告会做准备,又可能是在忙碌着一些常规工作。
然而,不管怎样,下班一个多小时了,他依然在办公室,在加班,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本身就难能可贵。
想到他每天上午早早地到办公室,或在楼道里,或在楼道走廊上学习传统文化,练习朗诵(基本功),我突然明白了:一个人的优秀,大抵源于下班后的努力,与背后的付出。
一位70后的大哥,尚且如此关系努力,有执念的追着,有追逐进步的信念和行动。他是80后的我,甚至是“我们”的楷模。
看到他的这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