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同事看见我,很神秘地搔首弄姿:“发现我有什么变化没?”
我瞧了瞧她那塌鼻梁和宽宽的方下颌,立刻把整容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嘛,我的眼镜几乎要怼到她脸上,也没发现此君和平时有任何不同。
小同事极不满意地撩起头发,我这才看出端倪:她的耳垂上坠了两枚闪闪发亮的钻石耳钉。可以呀,居然悄咪咪去打了耳洞。
同事得意地晃动着脑袋,说这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前一段时间她浏览购物网站,意外发现了号称“打耳洞神器”的商品,突然就心动不已。收到货后用记号笔在耳朵上画了两个小点,随后当当两下,便干脆利索地拥有了带耳环的资本。
她边说边凑上前,主动提出帮我打耳洞的建议,并且安慰说这个原理类似于订书机,疼痛小恢复快。
我用双手反复拉拽着耳朵,半天也没下定决心。
打个耳洞很难吗?那些长辈女性,几乎个个都在很小的时候被穿了耳朵眼。听姥姥说是用两颗豆粒在耳垂上反复摩擦,直到痛感麻木、只剩下薄薄一层皮的时候,拿根粗针用力一扎了事,随后从炕上揪根扫帚苗塞进耳洞里,整个过程便宣告结束。
我们这代人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延续,父母成日忙着工作赚钱,没空打扮孩子,所以到了大学一看,大家耳垂上都光秃秃的。
女孩子总归是好美的,于是宿舍6人开始组团烫头发,也打算组团去扎耳洞。
一向做什么事情都比较果敢的我,在扎耳洞前夜辗转反侧,第二天顶着熊猫眼被大家半拖半拽到理发店,排着队如同待宰的羔羊般,步履沉重地迈向tony老师。
第一个舍友打完耳洞后面容轻松愉快,摇晃着脑袋说丝毫感受不到疼痛。第二个舍友更加勇猛,直接右耳打了三个、左耳打了两个,我发现她的外耳廓整个变得通红,可人家依然高喊胜利。宿舍老大是位身材健壮却比较咋呼的女孩子,轮到她时她一脸疑惑:“为什么你们都说不痛?我明明觉得挺痛的。”
她的话宛如催化剂,正在队伍末尾用脚尖踢着地面的我闻听此言,动若脱兔般狂奔出门,“义气”二字抛之脑后。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扎耳洞这事都表示无感,唯一的遗憾就是结婚时人家都要婆家给买个四金(耳环、戒指、项链、手镯),我因为少了耳洞只能要三金,真是太亏了。
不敢扎耳洞,最大的原因就是怕疼,当年那群舍友们,给我留下了很多反面例子。其中一位耳朵足足肿了半年,还有那位扎了5个耳洞的姐妹,原本恢复得不错,结果大冬天和男友跑去郊外看冰灯,回来后耳朵险些被冻掉,耳洞也随即发炎,看着那叫个痛苦。
再说了,因为单位比较老龄化的特质,好多时尚的同事也不敢带夸张的耳饰,只能坠副小小的耳环或耳钉,被披肩发一遮挡,什么都看不出来。
人家那些大明星,穿着高贵的晚礼服,带着闪闪发光的大耳环,怎么看怎么贵气。我们这种面容寡淡、服饰一般的普通人,压根不可能通过耳饰改变自身整体气质,所以不扎就不扎吧。
小同事对我的英明决策佩服至极,又额外帮我补充了一点:不扎耳洞可以省钱。
她自从diy耳洞后,已经买回来好几副耳环了。都是成家立业的中年人,总归要对自己好点,那些几十块的耳饰时尚是时尚,质感还是差了一丢丢,只能去珠宝店选购。稍微看上眼的小碎钻耳钉,都得2000元左右才能拿下,钱包肉眼可见地干瘪下去。
当然,幸好我出生在新时代,如果穿越回清朝,很大概率是嫁不了英俊的阿哥了,人家那些贵族女子,每只耳朵上都打了三个洞。
说来说去这事怨我妈,要是趁我小时候懵懂时期就狠心帮我钻上两个洞,也就没这么多心路历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