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节日

作者: 72d28164e802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22:15 被阅读110次

    今天是“光棍节”,这节日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冒出来的,以前是没有的,不过现在,也慢慢有成为传统的趋势。一点直觉,“光棍节”颇有点大学校园的味道,应该是从大学里传出来的,同样的节日,还有从我母校起源的“女生节”,现已传播到各一线互联网公司。

    双十一,作为节日,现在又有另外的意思,实际是各商家临近年终最大的商业活动,是刺激消费的节日。商家憋了好多卖的需求,大众憋了好多买的需要,以它的名义,这对干柴烈火,便凑在一起,熊熊燃烧,火光冲天,空气里满是人民币的味道。没几年功夫,这事一年一回,便成为一种气候了。

    类似的热闹,我基本都不去凑,我没有一种消费需求,或者旅行的需求,是非要在每年固定的那几天里必须被满足的。便是这样,我可以得出结论,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不是少数,禁不住要感叹,互联网的确提供一种联结功能,把没有它之前的世界,以更生动的面目展现了出来,即使我们能够想象,但看到实际数据的时候,也会觉得不可思议,以后再琢磨想象和实际的关系这问题的时候,又多一种现实印象。

    购物对一些人来说,大概是种乐趣,尤其女同胞,好像商品在被打折之后,购买就成了对自己的义务,碰到喜欢的东西,不买下来便得罪了自己,于心不安,尽管每次双十一,买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我并不是说,消费必须要达到极致,每一分钱花出去除了得有一个名义,还得落到实处。要做到这样是很难的,很多事实也在提醒我们,事情并不是这样。

    在当下什么都不缺的社会,买到的鞋子都是可以穿几年不破的,家具甚至是可以十几年不用换的,我忘了多少年前买的一部苹果手机,是乔布斯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的最初代,现在依然还能够正常使用。而相反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因为这些事实而减少,反而越来越旺盛,增长都不留情面,从每年淘宝不断刷新的双十一数据就能看出来。

    在当下,把一件东西用到坏再换,恐怕是要憋死小朋友的,往前二十年,这件事都不是这样的。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变化的。

    好哇,我们的确长出息了,除了钱包更鼓了,最主要的变化,实际是买东西的体验。这事不得不跟互联网联系起来,它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人已经开始察觉,不管是不是时代的功劳,体验已经是种指引,至于它指向哪里,还未可知,但非常值得探索。

    这和大自然和人的关系一样,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大自然美,看到美景,不自觉地,便心生向往,喜欢旅行,这种美指向哪里,即便今天我们拥有人类最杰出的头脑,历史上最前沿的科技,依然毫无头绪。

    买东西并不都为了能派上某种实际用处,认真的说起来,实用通常只是排在最末位的效用,更多的时候,它只充当消费名义,其余一大半是体验。我能感受的大概有两种,打折不讨论。

    一种跟喜新厌旧的内涵差不多,还有什么比换新的感觉更好的呢?

    在我很小的时候,作为传统,每年春节都会买一身新衣服,是那种从里到外的新,在年初一的一大早,全部换上。家家都一样,小伙伴聚在一起时,凑近了,身上都是那种新衣服的味道,还有白得刺眼的运动鞋,走路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绷着脚板,生怕把脚指关节那个位置的鞋面,给折出痕迹来了。

    这便是关于换新的体验,最生动的记忆了,现在依然有,只不过强烈程度,跟那时候是没法比的,一半因为换新在生活中习以为常了,一半更广泛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件事,因为我们是大人了——无趣了许多,现在便是买了心心念念的特斯拉,也只高兴半小时。

    还有一种容易忽视的体验是,花钱的乐趣。就是单纯的,那个花的动作,当然我说的是主动的花,还有什么比这更爽的时候呢。

    只不过,花的动作,得由一个合适的标的物来配合完成,这同时意味着好多事:

    有对终极问题的一次回答的体验——我们为什么要挣钱;

    有对一个愿望的一次满足——吃到好吃的,用到新家伙什;

    有获得一次新体验的机会——完成了人生里的又一次以物换物;

    有再次体会一次被终极问题质问的经历——当愿望被满足,感受到或多或少的空虚是怎么回事;

    等等。

    由此,我又能感受到,从问题的经琢磨程度来说,消费这事的意义,也远不止满足一个生活所需那么简单。或许,是我又犯了自大的毛病了,十一的扎堆旅行,真没凑热闹那么简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传统节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vf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