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命题
如果语文和英语的命题有一定的弹性,那么数学卷的命题特点只有一个:忠于课本。毛毛在听到这个的时候也很吃惊,每道题必须要在课本教材里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和侧重。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不允许出现超纲内容,否则必须砍掉。
考纲 考试说明极其重要
1、一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高考出题时要求每一道题,无论大小,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其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必须能够在教材上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知识点的考频,也可以在《考试大纲》上查到。
这说明,当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回归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有多重要。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
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阅卷组
主要把握大方向。标准答案在出题时已经完成,其中详细到包括每个得分点失分点,可能阅卷组会商榷个别得分点,比如把某个得分点从1分变动到1.5分之类,但是大的变动基本是没有的。
一线阅卷人员
基本就是中学教师和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了,完全按照答案及细则阅卷
4、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所以很多时候,时间不够了要答要点,分条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也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建议文科的问答性题目要多写答案。
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所以,阅卷老师都喜欢条理分明的答案。
1、答题结构和关键词
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另外,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
2、排版整齐有时候比一手好字更加分
如果字不好看,也尽量对齐,不要画墨点。某阅卷老师表示:字可以写的丑,但排版一定要好。条理清晰的答卷更得阅卷老师青睐。
3、文科尽量写满,理科尽量详细
文科是抓对的,写得越满抓的越可能多,分得的越多;理科是抓错的,写得越详细越知道错在哪,分扣得越细。文科主观题最基本就是抓关键词,写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被抓出关键词,越有可能靠近得分点。
理科的话,过程都写在草稿纸上容易造成遗漏,省略步骤是理科大忌,能写尽量写,否则中间可能只是一点微小的错误,但是没有过程,不知道哪里出错则整个大得分点全部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