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人过四十,孔子说,不惑之年。
笔者发现,四十过了之后,还是有很多人在犯糊涂。
不用担心是否得罪读者朋友,事实上,连笔者都难免犯糊涂。
再往后,才发现,什么乐趣都没有的年头来临了。
我们不懂的为什么会这样,但是猛然发现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就像泥巴,在没干透以前,是软的,容易捏成想要的各种形状,等泥巴干透了,成型后就难以进行塑造。
环境就像加了水的泥巴,让泥成为软的,被这目前的制度环境影响。
我们往往忘了更新思想,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不断被环境影响,对环境的依赖越来越重,未来的方向在哪里,的确不知道,不确定什么是真正的旨意是什么,我们是谁?我们要去哪里?我们现在要怎么做?
对于良善、完美和可喜的旨意,我们忽略了,往往有眼看不见。我们的良心渐渐变得麻木,自己在沉睡中,遇到清醒的人的劝告充耳不闻,对于确凿充分的证据视而不见。
我们没有考虑在作出重要的决定的时候,是否想到过上帝,觉得不好,觉得随心所欲最好,实际上,人越来越发现信赖自己的心,往往不靠谱,不少人被自己的心欺骗。有的明显,有的隐藏。
爱好读书的人,会发现自己信心越来越坚定,原因很简单,就是从书中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营养,就像树木的生长离不开营养水分一样,树的根深深扎入土壤中,从其中汲取水分和营养,树才能越长越高,生命旺盛。
这个世界告诉人,发挥才敢去追求个人的目标才会得到快乐,实际不是,当功成名就的时候,例如始皇帝,嬴政还是担心会死。虽有雄心壮志天下一统,最终难逃一死,要说嬴政快乐,值得质疑。
要说痛苦,平民百姓不一定总是痛苦,要说快乐,皇上未必快乐。乐在其中,苦中作乐,倒也常见。
一心想要追求财富的,最终会伤痕累累,好了伤疤,忘了痛,又添新伤,究竟为何?人总是和自己的内心搏斗,最终胜利的,可能还是各样的欲望,人的死,从心开始,人的喜乐,也由心发出。
想要发财的,难免会落入各种各样的陷阱。这个世界的坑太多,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其中一个,猝不及防。倒是那些不被财富遮住双眼的人有幸逃过一劫。当然,人的改变从来都是相互,从坏到好,从好到坏,从善到恶,弃恶从善,都是相互转变。
一切祸害的根源源于贪财,贪财不仅带不来快乐,反而带来各种各这样的患难和痛苦,最终被刺的体无完肤遍体鳞伤。
生活的重心应当不是物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再多的物质也带不走。战争或者自然灾害突然临到的时候,救生包比钱包重要。因为救生包能让生命延续,钱包无法拯救生命。因为救生包里有药品、纯净水、干粮等生活必需品,而钱包里只有钱,钱在一定的时候,等于废纸。
要做一个处事明智的人,才能一生成功。这里的成功,并非升官了发财了,这里的成功比升官发财重要得太多。
不要自怨自艾,要相信,人总会到了什么乐趣都没有的年头,到时候,就会想起这篇文章所絮絮叨叨的内容。做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弄清楚生活的重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