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打卡的时候看了一眼打卡机的时间,7:57,比平时还玩了几分钟,上楼一看,办公室门紧闭着,今天又是第一个来。打开门进了房间,才想起来,今天是周六,因为女儿今日作息也改成和平日一样,所以我们仍然在7:30刚过就出发了。
路上发现本来修路的路段有一截已经拆了围挡,左右两侧的非机动车道都显露出来,估计是昨晚拆除的,地面还没收拾干净,标志性也还没有描画,虽然显得邋里邋遢,但视野开阔了很多。
平时来得早时,也会有一两个同事已经到办公室,他们都是四十几岁的人,平时也是注重保养的,所以一到办公室不是先打水,就是绕着工位外围走几圈。
办公室挺大的,我数了一下地砖,东西向有28块,南北向17块,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80公分,整个房间差不多300多平米的样子,工位集中在一起,四周留出走路的空间,走一圈下来六七十米吧。
来得早的时候,就多走几圈,等其他人来了,就不走了,怕影响人家。基本上就是来得早的几位老同志在走,反正大家都走,谁也不用嫌弃谁。其中一个人,长得瘦瘦的,170左右的个子,还不到120斤,天气暖和起来,换了单衣后,越发觉得单薄,像个纸片一样,他走路又极慢,我走几圈就要超过他一次。
平时三个人基本间隔开均等的距离,因为过道比较窄,两人并排会有些拥挤,还会略显尴尬,所以有的时候估计快重叠了,就拐到中间过道直穿过去。
如果时间还早,也有一两个其他人来了,就会到对面的实验室去走,觉得只在一个房间走转圈太多,就会穿过走廊,绕实验室的桌子走,办公室和试验室都有两个门,东西各一个,而且两个房间的门基本对着,从办公室东门出去,穿过走廊,从实验室东门进入,绕着四周逆时针走到西门,再出去,穿过走廊,再从西门进入办公室,这样两个房间连通起来,圈子就大了一倍。
其实单位里来得早上人不少,也有人在下面走,外面空间宽阔,整个园区一圈走下来得十分钟,基本上都是在单位吃过早饭,时间尚早,就三五成群地一遍聊着各种八卦,一遍散步,由于经常会看到的一支由高矮胖瘦不同类型的老男人组成的四人组合,有侃侃而谈的,有潜心听讲的,有应声附和的,也有旁听的,因为都是单位老同志,大家都比较熟,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也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一道风景。
在办公室里走,是因为上班一来就到地下车库,然后直接上楼放东西,早上电梯使用又极其频繁,由于办公室的楼层在九楼,下一次楼有太多不方便,所以上来之后基本上就不下楼,现在中午也不去食堂吃饭,几乎一整天都在九楼活动,一天的活动量太少,就利用来得早的这段时间尽量活动一下。然后一天的工作几乎都是坐在电脑前伏案,偶尔会上个厕所,打个水之类,如果有会议或者打印,可能会离开座位,到别的楼层走走,现在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到别的办公楼去,虽然其他办公楼离得较远,但半天来回一趟,也能呼吸几分钟的户外空气,晒个太阳。
如今困在室内,日光灯长明,在自然光里看书写字也是一种奢望,办公室大了,要照顾很多人的情绪,不开灯有人觉得暗,开了灯有人觉得亮,我们办公室还算比较好的,大家基本默许了开一半数量的日光灯 。有的办公室基本全开,不管是阴天下雨还是晴天白日,尤其是在晴朗的日子,办公室白花花的,特别刺眼,这么亮的环境让我觉得特别烦躁和精神紧绷。相比之下,我们这边还好些,虽然只开了一半,但来得早时,朝窗户的位置,我也基本不开,只开靠近走廊这边的灯,因为里面不开灯白天也还是光线昏暗。当然靠近窗户这边其他工位上的人来了,也会把灯打开,我就只能适应了,因为一个开关只能控制半个灯带,差不多覆盖南边方向三个工位,因为不能独立控制每个工位上方的照明灯,而工位之间半人高的隔断会遮挡部分窗户方向的光线,所以只能如此。
早上来得早的好处除了可以锻炼一下,还可以摆弄一会窗台上的花草,我面前是窗台已经被各种花的盆摆满,隔壁位置的窗台也摆了一排,其他的窗台则被另一人照顾的花草占据着。所谓的花,真正开花的只有极少数,大部分都是多肉植物,光长叶子不开花,即使有的已将养开花了,也是小小的白色的小花,不那么耀眼。
为了照顾这些花花草草,每个星期一次的浇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到了夏天,隔三差五就得浇水,拎着水壶打水是个体力活,也当是一种锻炼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