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85056/88991f9149f82faf.png)
7月4号的时候,一个人跑到深圳,听了第一次的『见实』沙龙,收获非常大。而这次举办地就在广州,当然没理由不去,其中有很多有趣的事,聊聊呗~
『见实』的沙龙没有任何的客套,什么嘉宾致辞,说几句『领导们好』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因为我在工作上非常讨厌形式主义(不过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的,因为不需要讲究效率嘛)。
所以,下面的分享也就是5个嘉宾的小片段,我重新组合了一下:
-1-
阅图Lite CEO 老曹:不追风口,稳扎稳打
老曹是谁?那就是我现在的Boss!他是临时被徐志斌老师骗过来分享的,在跟老曹目光对视的瞬间,仿佛空气都凝固了,实在是太尴尬。
但是,全场最尬的是老曹分享的竟然是怒怼腾讯开放程度的内容,回顾了在腾讯微博做测试小游戏、在微信做公众号到现在小程序的种种封闭,甚至最后的结论依然是不看好小程序,我们不追风口,稳扎稳打,小程序不过是我们的一个渠道罢了。
这时候全场的气氛陷入了冰点,毕竟这可是关于小程序成功案例分享的沙龙呀,可直接类比为在德国人面前敬了一个纳粹礼。
![](https://img.haomeiwen.com/i4785056/09796abfcda0d211.png)
当然,这也是我们老板好玩的地方,『真诚』、『不跟随』、以及真的很『拽』。
老曹也简单提到了我们是怎么发现老人家这个群体的,答案就是『并没有刻意发现』。而是通过分析微信公众号的整体数据,发现这类型的数据非常不错,然后认真研究里面的内容,思考这些内容的来源、生产的成本与效率等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
其二是混入大量的中老年微信群,发现中老年人特别喜欢分享,就看里面分享的都是些什么内容,然后检索到具体的公众号,最后发现我们真的有机会用更高效率的内容生产方式来满足老人家看资讯的需求。
其实我们做小程序也就是今天2月份的事,所谓的风口也已经过了,但由于我们的基础扎实,内容『量大且优质』,深受老人家的喜爱,所以一直保持着行业第一。
-2-
微果酱CEO 黄永轩:做自己擅长的事
老黄内容媒体出身,创业三次,第一次做团购,将90%的时间放在产品和技术,10%的时间做内容媒体,结果真黄了;第二次创业则将50%的时间放在产品和技术,另外50%的时间放在内容,活的还不错;第三次就是到了15年,做微信自媒体,也就是干回老本行了。
微信公众号是微信已经开发完毕的,完全不需要你有产品和技术的能力,老黄可以将100%的精力放在内容上,最后做成了拥有超过2000万粉丝的原创号,大几千万粉丝的流量号。
然后到了2017年,小程序来了。老黄All in了一把,做了800多款小程序,无一例外,全部黄了。为什么?回到老黄最开始的结论:得做自己擅长的事。
公众号是SAAS平台,微信已经开发完毕,你拿来用就行,而小程序是PAAS平台,需要你有二次开发的能力,这就需要产品以及技术的能力。那花大钱招人才不行吗?还真不行,基因问题,这跟万达做不好电商是一致的。
15年的公众号是文科生的红利,会写文章就行,18年的小程序是理科生的红利,需要懂产品、懂技术。
这里插入一个打我脸的小插曲:
![](https://img.haomeiwen.com/i4785056/019b0c2f423841cc.png)
两个月前我狠狠怼了一下共享体重秤,因为它没有带给用户附加的价值。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体重秤这东西就是老黄团队做的,现在一天就能给老黄带来10万+的新增关注量,然后导入到健康号、养生号、保健号,一批批新号就被养出来了。当18年广点通投放拉新入不敷出的时候,这几乎是一条黄金渠道。
为什么说打我脸呢?因为我当初说人家傻X是没有意识到虽然对用户没有价值,但只要体验上不过分,而称重服务又是免费的,真的可以『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广告不就是这个逻辑吗,谁愿意看广告呢?但你何曾因为广告而不看电视剧了呢。
-3-
勇往科技CEO 王洪龙:小程序增长的核心就是裂变
勇往科技是16年下半年开始创业的,做的还是出海项目。16年~17年期间Copy 得到知识付费的模式到港澳台,做了一号课堂App,团队负责产品与技术,利用港澳台的资源(远见传媒--一家情怀公司,希望把大陆优质的资源普惠给广大的台湾同胞,开启民智···)成功叩开了台湾市场,最后做到了几十万付费用户。
由于港澳台人口总量的问题,天花板非常低,这就得另谋出路。一次偶然的团建活动,员工玩『你画我猜』玩上瘾了。王洪龙突然发现,通过小程序来承载这一游戏将非常有前景,就这样,又开启了一次『Copy+二次创新』的项目 -- 『画画猜猜』。
『画画猜猜』是怎么做冷启动的呢?答案可能会让很多屌丝开发者失望,那就是人家做知识付费时屯的几千个微信群。
把『画画猜猜』小程序丢到几千个微信群后,大家觉得好玩,就疯狂地裂变开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席卷了1亿用户,相当恐怖。
团队后来利用『画画猜猜』带来的流量,继续孵化出了『猜歌达人』、『成语大师』等20多款小游戏,目前的战略重心放在聚合这些小游戏,做游戏盒子,在游戏盒子里做社交、做推荐。
回到主题,为什么说小程序增长的核心就是裂变?
王前辈的理解是小游戏在技术实现上并不难,一周时间就可以反向Copy一款小游戏,而且往往很多Copy者都是自带光环、自带流量,有的还是技术强悍的明星团队,这意味着留给你的时间只有一周,你在这一周里要能跑多远跑多远,而你现有的资源必然是有限的,所以你只能依靠裂变。
剩下的2位大佬过于牛X,标题的结论也来自于其中一位大佬,这也是沙龙中收获最大的部分,得『隆重地』另写一篇,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