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季节之美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6课是《不同的季节》,听过了两节两位不同的老师上,这两位老师都非常优秀,综合素质很高,上得很有水平,在这样氛围很好的课堂里也让我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不禁想编者的意图是什么?这节课最重要的带给学生什么?低年级科学课的内容这样设计有什么目的?我尝试理解了一下这个教学内容。
《不同的季节》位于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地球家园,主要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教学内容集中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
那么具体到这一课《不同的季节》,我理解要让孩子们真正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需要让孩子们更深层次的感受到季节之美,生命之美。
适逢校园的秋天,漫步在校园里,银杏摇落一树树的金黄,鸡爪槭氤氲成一片红霞,常绿的樟树、松树依然青翠,生命真美啊,地球的四季真美啊。“做大自然的孩子”就要到自然里多去体会,从春到秋,历夏而冬,季节循环的嬗变。在季节的轮回里,我们把动物、植物、人类的变化,写下来、画下来、脑海里记忆下来,建立起和自然的链接。带他们欣赏春花秋月、夏荷冬雪,去体会自然界里美好的事物,找到大自然的节奏,建立起季节感,感受自然之美、科学之美。有了高级的审美,有了美的素养,他以后会感受到更多的美,科学之美、数学之美、文学之美……有了对美的追求,他会爱这个世界,爱自己,爱他人。在琐碎的日子里享受四季带给他的仪式感,他在庸常的生活里能找到快乐。
感受季节之美上面的是平时比较宽泛的方面去感受四季之美,需要的时间较长,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里展现四季之美,让孩子感受到呢?除了科学课上采用的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孩子从对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比较中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以外,还可以增添更多充分体现四季之美的图片、视频,这些内容可以是来源于网上的,更可以是老师在校园,学校附近小区收集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或者就是孩子们参与其中的,让他们有亲切感、代入感。还可以更多的给充分的机会让孩子们表达,四季里,吃的、玩的、看的,各种有趣的事件,随着不同季节而来的是我们丰富多姿的生活。每一天都不同于上一天,每一天、各种天气、各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精彩,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精彩。
亲历自然的真实生命体验,会滋润孩子们的生命,给他们力量。想起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地母盖娅的儿子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对手赫拉克思发现了这个秘密,把安泰弄到空中扼死了”。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大地母亲的孩子,我们从她那里得到生命,得到自然一样辽阔的襟怀,得到生长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