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们改县统考试卷,我负责的是三年级数学的一个改卷点。这个改卷点分到两小题。
第1小题就是测量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标准答案是2厘米,3厘米,4厘米,本以为是毫无争议的。因为这个答案基本上是死的。想到有的孩子比较较真,多预设了一种答案。
设评分标准的时候,我预设了这三种答案:
2厘米,3厘米,4厘米;
20毫米,30毫米,40毫米;
用毫米做单位时,误差一毫米算对。单位用英文字母表示的也算对。

开始改卷后发现各种其他答案都有。单位名称写得缺胳膊少腿的;本来答案都写对了,但又在后面添上一些后缀;三个数字填的括号顺序不一样;厘米毫米混合填……

真的是很多你想不到的。
第2小题是半开放题,问题更多。
有随便抄写一两个字,一两句话的;有写一点串数字的,还有一些特别的想象……
一个孩子的答卷更奇葩。根据车票身份证上的信息,可以知道这位出行者是男是女。显然他抓不到这个方法。不过他捕捉信息的能力还不错,说你头头是道。
身份证号倒数第2位是单数,应该是位男士。但这个同学不懂,索性用猜的。他猜女士的理由是,男士可以自己买车。

我们的孩子远比我们有创造力。这在今晚的学习中也得到了印证。
今晚梁子老师的视觉笔记公益课开启了。其中有一个小作业画一个视觉笔记。其实就是模仿她的登山图画。有图在那边参考,我们照着画就是了。梁子老师采用的是简笔画,也比较容易模仿。
看到孩子们提交上来的作品,有的做了一些细节上的加工,里面的人物更为传神,更为灵动。

孩子的创造力,如果用对了地方,的确让我们惊叹。
为什么这么有创造力的孩子?在课堂上会是游离的呢?是我们的课堂设置不够合理,还是我们的教学方式的确不适合孩子的天性?或者电子产品已经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有点反复?总之孩子眼里很多时候看不到那种闪闪发光求知的眼神。
有时候看着他们瞎忙碌,有时候看着他们磨蹭着。这些情况应该是内容或方式无法吸引到他们。
梁子老师的视觉笔记,我觉得不错,一直想学,没时间没机会学。这次机会难得,她面向的是孩子,讲得较浅显,较精练,小步子跟进,学起来不难。

知道不错,建了个学习群,今天有近50个扫码进群。听完反馈,孩子还算喜欢,一些已积极打卡。
希望21天的学习,孩子真的有所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