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工作中对自己的观察变多,原先视若无睹的惯常言行,现在会自问:为什么我会这样?是否还有不一样的操作呢?
1.占便宜心理
去年看见别的部门订阅的非业务类综合性杂志内容新颖,跟随时代给人启发,今年我也订阅了同样的杂志,后来发现处室其他人员都根据自己不同口味订阅了非专业杂志,而“心领神会”的经办人员配合默契,按照大家“个性化订餐”贴心地将杂志一一送到每个人手里,而不是送到部门。为了防止张冠李戴等乌龙事件发生,还特意在杂志订阅表上备注了“个性化订餐”人员的姓,我无意中在办公室角落里看见了订阅表,那上面的备注的姓看起来异样的刺眼,而我也在名单上。我看到了大家想占便宜、互相效仿、唯恐吃亏心理,我也是其中之一。
2.拖延症
我原来不承认自己工作上有拖延,因为害怕出错,工作起来还挺认真的。近来才觉察到,我每天上班前半小时常常是迷糊、六神无主状态,自己给自己找“各种乐子”:要么浏览一下网页,要么看看手机,要么吃点东西,要么任凭思绪神游发呆,要么躲到厕所随意干点什么……反正就不想一进办公室就进入临战状态!能逃避一会是一会儿,好像不想做作业的小学生,哪怕磨蹭一会儿也好。这样拖延的后果往往是我得延迟下班,好把手上的活干完,即使常常推迟下班,我每天上班之初依然要迷糊一会儿,无意识中习惯了先给自己找点甜头自我补偿,因为接下来等着我的是漫长的、备受煎熬的“苦差事”。
3.谁是既得利益者
单位公告栏贴出了新任职人员公示,一张不起眼的纸片表面看来波澜不惊,却在大家心里泛起阵阵涟漪,紧接着纪委和上级部门就收到了人民来信和投诉,指出任职人员资格有问题,人事调整不符合国家规定涉嫌违规,大家私下里窃窃私语,人心暗流涌动,领导赶紧出面控制事态,打招呼让大家不要议论此事,防止事件再度扩大化。
原本计划新任职人员猜测是谁在背后捣鼓运作,思忖谁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则暗自窃喜自己以后还有机会;无关自身利益的吃瓜群众则看闹剧如何收场;领导则考虑如何稳妥地降低事件负面影响,不再过度发酵。
办公室里每天上演着不同版本的剧情,人们不露声色地观察与应对,形成不断变化调整再达到动态平衡的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