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了几集纪录片《先生》,很想写点儿感触。
先生者,1.有学问。《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所以,古代称教书的人为先生。2.凡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受人尊重或者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称作先生。
《先生》是一部十集大型纪录片,向我们介绍了在中国近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十位先生。这10位先生是陈寅恪、梁漱溟、陶行知、晏阳初、竺可桢、梅贻琦、张伯苓、马相伯、胡适、蔡元培。
《先生》中所选择的先生均侧重教育方面,10位先生中有6位曾是大学校长,3位是乡间平民普及教育的先行者,1位是教学育人的倡导者。
蔡元培
北大校长,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胡适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胡适信奉实验主义。
马相伯
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
张伯苓
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
陈寅恪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梁漱溟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
晏阳初
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竺可桢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梅贻琦
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他们的名言:
先生蔡元培: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
先生陈寅恪:书读完了,但书是教不完的。
先生胡适:内无武器,请勿疑虑。
先生梁漱溟:国性不存,我生何用?
先生马相伯: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先生梅贻琦:大概或者也许是,恐怕仿佛不见得。
先生陶行知:当时行知号知行。
先生张伯苓:最可悲是教书匠。
先生晏阳初:到民间去。
先生竺可桢:人皆可以得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