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对所有的生命都是一视同仁的,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抑或是人和动物,都给予生存的权利。这就是说,人类是生活在细菌中的,那么,既然有细菌和病毒,人为什么不得病?这很好解释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当人体处于平和状态的时候,是可以和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平共处的,而如果身体状况变差,那么细菌、病毒这些邪气就有了可乘之机会,压迫身体里的正气,正气不如邪气,那人就会得病了。
人体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如果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均衡、稳定、强盛的,外敌是不容易侵略你的。人体也是这样,如果各方面系统功能正常,致病因素是不容易侵犯你的。中国有句俗话“黄鼠狼专咬小病鸡”。身体强壮就是正气,黄鼠狼就好比外来的邪气,身体强壮才是逃脱劫难的基本条件。
这种这种邪气包括风、噪、寒、暑、湿等邪气,它们从肌表侵入腠理发展为各种疾病,比如有的人形成风邪病,有的人形成消渴病,有的人形成寒热病,有的形成痹症,有的形成积聚病,为什么同时得病的人,有的患这种病,有的患那种病呢?难道这是自然界特别产生不同性质的邪气吗?否则怎么会有这些差别的呢?
巜黄帝内经》以工人伐木为例,解释了这个问题,工人用斧头去砍木材,由于木材的阴阳面有坚脆的差别,坚硬的不容易砍,脆弱的容易碎裂,而遇到树枝有结的部位,甚至还会损伤斧头,同一棵树木,每个部分都有坚脆的不同,不同的树,彼此的差异就会更大。如果是花叶生长较早的,遇到风霜就容易凋落,如果是则脆而皮薄的就容易干枯,如果皮薄而含水多,遇到长期的阴雨就容易溃烂,如果是刚生长的树木,遇到狂风就容易折断,树根就容易动摇,树叶就会零落,不同的树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会产生不同的损伤,更何况人呢?所以说,即使有些人患病的原因是相同的,但是患的病却有可能不同。
总而言之,我们要健康无疾,就要内养正气,外辟邪气。那么,养正气究竟怎样养呢?其实很简单,《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只要注意以下三点就可以了。
1,重视精神调养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导致腑脏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因此平时要重视精神调养,做到心情舒畅,精神安定,少私而不贪欲,喜怒而不妄发,修德养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如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睦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家庭氛围等,这样则人体的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正气充沛,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2,注意饮食起居
保持身体健康,就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如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饥饱适宜,五味调和,切忌偏食嗜,讲究卫生,并控制肥甘厚味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在起居方面,要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来安排作息时间,培养有规律的起居习惯,如定时睡觉,定时起床,定时工作,学习,定时锻炼身体等,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劳逸方面,要既要注意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交替,又要注意劳动与休息相结合,做到量力而行,劳逸适度。
(这一点,我儿媳他们不听,晚上不睡,熬夜写作,早上太阳升老高了,关着窗帘睡觉,导致阳气不足,这么热的天,不让开空调,自己还贴着暖宝宝呢,这儿疼那儿疼的,平时喜欢吃面包蛋糕等,我们做的家常菜不爱吃,身体能强壮/吗,再好的神医也医不好,说了她们不听,我说她们有文化没(医学)知识,可要等到我们这个年龄才知道注意养生呢。
3,加强身体锻炼
运动是健康之本,经常锻炼身体,能够促使经脉通利,血液畅行,增强体质,从而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另外,规避邪气的措施也很多,如顺四时而适寒暑,避免六淫邪气的侵袭,六淫邪气各有主时,春风、夏热(暑)、长夏湿、秋燥、冬寒,应做到因时养生,以避邪养正。正所谓《黄帝内经》“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此外外辟邪气还要戒除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熬夜、洗头时做按摩,有病就吃药,光脚走路等等。
总之,通过采取内养和外防两方面的措施,人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