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了一半的《天幕红尘》

听了一半的《天幕红尘》

作者: 洋中瓶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8-31 00:10 被阅读0次

现在我都用听替代读,这几天听完《遥远的救世主》之后,又听《天幕红尘》,同个作者的作品。

会选择听它们,是因为偶然看了电视剧《天道》,相当欣赏王志文饰演的丁元英这个角色。看剧评说原著更好,而且还是三部曲。我不由得好奇心起,就去听了原著,即《遥远的救世主》。听下来感觉是重看了一次电视剧,不觉得“更好”,反而觉得不如王志文的演绎。那么再听听它的姐妹篇吧,也许有补救。

这个姐妹篇就是《天幕红尘》,我这里用汉字打几个缩写字母,这个书名联想就出现了,说明这个名字应当是热搜词。

现在听到一半,不打算评论书的文学价值,就说个对《天幕红尘》“第一眼”的感想。

这是用中国思维去描写外国人,又用外国人的嘴来说中国事的,为说理论而杜撰故事的“对话录”。开始我很反感书中对事实的多处违背,但渐渐的,我发现它说的荒唐故事完全不重要,也许那就是为了拍成电视剧时,能有吸引人的光鲜场面设计的。它的文学手法幼稚也不重要,也许给个社会层面,就为了架起一个故事的空间;甚至它违背外族思维的纲常也不重要,因为要用外国嘴促成关键的对话,问出核心的问题。

这一切负面的因素都不影响它的理论探索价值,它说出了一个善于反思的中国知识分子所做的思考。

这个思考主题在这里若写出来,估计就仅自己可见了。所以不说或另说。

对我而言,还有一层收获,那就是从各路英雄的对话里,我学到了很经典的中国式的对话艺术;从里面人物的彼此往来里,学到了饭桌文化的意义;而且从作者对上下人物的描绘,看出了一种大家对物质价值的衡量度。

最后,我还看到了作者想塑造的这个偶像,那就是某种高能的“世外高人”,他们博学多才,洞悉了世界,甘愿退隐江湖,非参禅悟道但确实在参悟,这类参悟却非超然物外,而是立足“世外”或“局外”的立场,纵观全局,看到人性本质,看到一切幌子之后的“天道”。

那,作者的偶像也算是我的偶像。

这书讲的故事无所谓,故事里人物要说的道理,才是小说的价值所在。本来作者可以为此写个政论书的,估计是不得已写了小说。虽然手法不完美,打扮出来的各种成色的“市井中人”都穿错了衣服走错了场,做出些不符合他们的见识和身份所能做的事,说出了一些不符合角色所能说的话,……。何妨?何妨?作者不是写小说的高手,不会让故事用情节本身去阐释作者想表明的道理,就像鲁迅写阿Q和孔乙己那样,而是让他们在故事里有很多机会说深刻的话,表达惊世骇俗的见解。

在明白了这一层之后,我已经不去在乎人物的粗糙了,只要抖掉人物身上的捏造土,看他们说的内容就好。这里面的对话语言真的不错,很精炼,不绑上什么外国,什么高级的身份标签,就是智者围谈的“圆桌派”。

而且,这书还是妥妥的中国交往指南。

相关文章

  • 天幕红尘

    见路不走,是要见,见性,见智,着相,着礼,品鉴有别,亲密有度! 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

  • 《天幕红尘》

    不在家里的时间看书总是特别合适,哄完娃睡着,起来溜达一圈,发现大家不是在看选秀节目就是在打游戏,于是洗洗进被窝,看...

  • 天幕红尘

    看《天幕红尘》是因为之前看了电视剧《天道》,接触到了豆豆的作品,索性网上的两本书一起买了,虽然小说的构思差不多,时...

  • 天幕红尘

    想写的东西有很多。当然每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总会在心里多问自己一句,我们普通人,我们平凡人到底需要在这本书里面...

  • 天幕红尘

    今天终于把豆豆的天幕红尘看完了,看完了之后,心里很沉重,看书的介绍时,我知道叶子农最终还是被人杀害了,他算不算是死...

  • 天幕红尘

    大年三十的,被豆豆的一本《天幕红尘》迷住了。 这本书以石油大亨罗家明破产自杀开始,他欠下了的债务让他的妻子联合相关...

  • 天幕红尘

    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多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

  • 天幕红尘

    周末把豆豆的天幕红尘看完了,感觉是三部曲中最引人入胜的,开篇没有像前两部那样过多的侧面描写男主,而是直接的...

  • 天幕红尘•••

    那不叫见路不走,那叫事于道,又走了一条见路不走的路。见路不走就是实事求是,不住一法,你理解成不拘经验教条就行了。 ...

  • 《天幕红尘》

    《天幕红尘》除了继续保持豆豆小说特有的世界背景、商战风云和人生思考之外,政治元素的介入,显得非常突出。从苏联解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了一半的《天幕红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ga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