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借了一本《去西藏,声声慢》在阅读,作者鲍贝。属于那种游记类型的作品。
说实话,很多年前我就向往去一趟西藏,在我潜意识里,那是一个特别神秘的地方。
我对西藏最初的认知,来自于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早就忘了,依稀记得电影里有剥削阶级的老爷式的人让手下凶神恶煞的家丁去挖一位牧民的眼睛。
2002年的春天,西藏再一次和我的生活有了那么一点点牵强附会的联系。出去打工杳无音讯的小舅子突然打电话给家里,说他人在拉萨被抢劫了,身无分文回不了家了,要家里给他寄3000元路费好回家。拉萨留给我的印象是那里治安不好,不可以随便去。
2014年的时候,我在温州的一家民营医院里打工。我们当时的主任在国庆之后跟着旅游团去了西藏七日游。去之前一个礼拜,她就开始喝红景天,为拉萨之行做准备。去的时候,好像带了很多巧克力,说是吃巧克力可以抵抗高原反应。七天之后,她从西藏回来了,说是自己感觉挺好的,没有太大的高反。
后来,我去了温州的另一家医院。在这家医院,我遇到了一位刚从杭州一家医院辞了职回到温州的一位洞头的护士。她辞职的原因就是去西藏做了一次自由行。
她给我们几个同事讲述了一些她去西藏的故事。
她在去西藏的路上,搭顺风车的时候认识了她的男朋友,一位天津籍的大二学生。两个人在西藏时,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感觉志趣相投,发展成了一对恋人。
她说在西藏的路上,她还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她们同行的一个小姑娘当场就没了命。
她从西藏回来,身体虚弱,在杭州的一家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恢复了元气。
她是个96年的孩子,第一次去西藏时她还未满十八岁。她给我们讲的是她第二次去西藏的经历,因为这一次,她赚到了一个男朋友。
看了鲍贝的这本书,又勾起了我对西藏的向往。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西藏真的有书里写的那么好吗?
或许,去过的人,对西藏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有很大的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