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读到武志红的一篇文章,和之前学的内观融会贯通了。
追求 “安全感” 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个人没有认清 “感受” 的真相。
事实上我们很难 “控制” 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因为情绪和感受本身就是 “无常” 的,会不断波动的;另一方面在于感受都是我们处于某种情境下,生理与心理综合作用而直接形成的一种反应。
今年,我在农村租了一套房子,实现了我长久以来的隐居梦。隐居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住在山脚下,虫子多是不可避免的。合租的两个小孩总是拿杀虫剂喷,弄得屋里到处都是杀虫剂的味道。我很无语。直接没收了杀虫剂。说要学会与虫子和谐共处。
只要不是毒虫,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的。
农村毕竟是农村,比不了城市的干净整洁。
今天在打扫房子时,想到以前我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要带上各种随身物品,保留特殊习惯,这在旁人看来也许是怪癖。大概是我在寻求安全感吧。
现在就没那种感觉了。
站在露台上吹风,合租的小孩问我,山上有蛇吗?
我说有啊。
他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说万一哪天上山被咬到了......
我说蛇不会出动攻击人。
他说万一我踩到蛇了。
我说概率很小。这让我想起自己害怕上山,害怕蛇的年纪。
现在也许是成熟了吧。我很淡定。相较于住在山里的邻居,我们上山的次数少得可怜,在这少数中,遇到蛇的概率都很小,踩到蛇的概率就更小了。我为什么要对未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心生恐惧。
打扫卫生时,我淡定的弹走床上的虫子。
只要不对它作出反应,虫子就是虫子。我既不讨厌,也不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