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李四光在英国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一块“弯曲的砾石”(资料摘自嵇少丞的博客):
署名J.S. Lee,J是其原名“仲揆”韦氏拼音的首字母这块石头是李的学生张更捡到的,拿给老师鉴定,老师如获至宝。文章最后一段的结论是:“These circumstances, together with the evidence yielded by the pebble itself, seem to remove any doubt that the pebble was in some way strained by a load due to the glacier." 又说:"...they suggest that deformation was due to holding fast half of the pebble, as might happen by jamming in a crack of the bed-rock or in the glacier fully charged with rock debris, and leaving the other half subject to a forward thrust of the moving ice."
在下粗译:“根据上述背景及该砾石本身的线索,似可确定,冰川产生的荷载以某种形式作用于该砾石,致其形变”。“.....这些证据说明,变形是由于砾石的一半被固定(例如卡在基岩的裂缝中,或卡在充斥着岩石碎块的冰川中),另一半受到冰流的前推作用所致”。
我不是地质学家,不是材料学家,就是“懂个屁”的看客一枚,没资格参与该理论对错的辩论。我想说,假定这个推断是正确的,我们可以想象冰川移动得多慢啊。如果冰川移动得快了,砾石只会断掉(脆性破裂),而不是像饴糖那样整体弯曲(塑性变形)。李四光是这样描述的:“在第四纪冰川覆盖的山谷中,一块小砾石非常偶然地插在石缝中,巨大冰川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下滑动时,压力作用于小砾石上,使得砾石逐渐发生塑性弯曲, 形成那么个马鞍形状。”
他也说了,冰川移动的速度“极其缓慢”。
所以,在英语里面 glacial pace - “冰川速度”就成了“蜗行”的同义语。例句:Life under lockdown during the pandemic moves at a glacial pace.
一个人容颜的改变也是冰川速度。你明天起来照镜子,看到的样子跟今天是一样的。可能会有点浮肿,可能眼袋有点大,但基本容颜不变。江山易改,容颜难移。
2014年,釜山只有久别重逢的家人或朋友才会说:“你老了。”
或者:“你更年轻了。”
...as the case may be.
所以你每天照镜子,不是为了检视自己的容颜。你就长那样,再看还是那样,日日照镜为哪般?
原来啊,照镜子主要是为了跟自己打个招呼,检查一下是否可以出去见人,然后对着镜子装扮、粉饰一下容颜,让自己的形象更加悦己悦人。
这是镜子的主要功能。
镜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却常常被忽视。
它可以帮你......
学会不认识自己。
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定睛盯视,良久。
最后......
南极冰川姗姗移,君在家里问自己:
“镜中此人是谁?为何我不认识?”
这,便是你灵修开始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