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首先这是“学而”开篇,那什么是“学而”?我认为是学习之后。
学而时习之,学习之后时常练习、复习。那这里是学习了什么呢?我认为是泛指,包括学习了知识、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若是知识、方法,就需要时常练习和复习;若是做人的道理,就需要时常的按照道理指导的去实践。
但是这个“时习”的过程,大多数人都不太会快乐。所以我认为这里不是指这个行为过程会使得我们快乐,而是“时习”后的结果会使得我们快乐。是什么结果?后文有提到“温故而知新”。相信大家都有这么一个经历,同样的知识和道理,在经历过很多事情后,会有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在理解和感悟的那一刻,是会感到开心、放松的。
说,这里通“悦”。内心的喜为悦,难以言表的喜,也是。与下文中的“乐”,形成鲜明对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字面很容易理解,但有朋友来找你玩耍,就是很快乐的事了吗?孔子是这么肤浅的人吗?我认为,在孔子那个时代,交通极不便利。所以一个住的很远的朋友来找你玩、看望你,是包含着对你们之间友谊的真挚,这份情感,你应该会由内而外的乐出来,发自内心的开心。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知道之后不会生气发怒。别人不知道的是什么?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我费尽心思对某人解释一个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但是对方如同牛皮灯笼一样,至始至终不能明白,这个时候的我如果不会生气,那就体现了我的极好休养(这里跟很多父母老师就有差距了,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说“你,怎么比猪还笨哦!”);二、别人不知道我,不懂我,不理解我,这时我不生气,也体现了极好的修养。这种情况对于那些坚持追求自己理想的同伴,应该很容易体会这种不被全世界理解认可,满腹委屈和气愤的心情。
孔子是精通易经的人,太极生两仪,所以这几句除了说我们应该这么做之外,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别人如果没有这么做,我们应该理解和体谅。自己提高的方法,诚心待人,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一篇心得随记,希望没有写得太混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