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toutiao.com/is/jVjf5fs/ 《老胡的智慧》这是本文的创作创作起因。
今天是个隐晦的早晨,在看不到日头的天空下,在头条主页的推荐专栏里突然看到了那位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胡,也就是环球时报总说的“胡侃”。虽说今年他已从其供职的总编位置上退休下来,但多年职业形成那种总能在思想上周游六虚,于文笔上避实击虚挥斥方遒的素养形成的惯性,让他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肯休息
所以说,多年来,《环球时报》由于其长期横亘在在国内外舆论界形成的特殊位置,和话语权优势,让它的态度成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风向标。再加之胡侃那种蜻蜓点水般且富有节奏感的时政评论,更让老胡成了中国主流媒体的“人气王”。虽说老胡已功成身退,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与时俱进的观点锐评,更是让人不可忽视,也不容忽视。
记得在司马南先生在“十问联想”揭露中科院计算所“国企改”“国有资产流失”当时,胡也是参与其中的,同样针对于此,他与司马先生区别处在于,司马先生利用联想集团公开的财务报表由表及里,单刀直入。而胡所言就给公众的形象却是各打五十大板,把自己的身体一半墙里,一半墙外,骑墙而望,静听着八面来风。他不愧是在舆论平台里见过大风浪的人。尺度把握得近可攻,退可守,恰到好处。
这不,才获悉“司马南频道”被禁言,老胡同志就迫不及待了,撕伤口,抹盐巴,几乎把他好风凭借力落井下石的本事表现的淋漓尽致。
莫言大师曾有句名言:“人大多的人都是半人半鬼。”这话一语中的。这就是老胡的嗅觉,老胡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