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总是希望能展现自己、被人肯定的。但主管们,当你过度展现自己,纵然你有「人中吕布」的一夫当关之勇,或「一个打十个」的叶问之能,那也仅止于「自爽」或「大哥你行、小弟钦佩」的境界,却无助于企业或部门的发展。
领导者「英明神武」,不一定是好事
以下有几种办公室常见的情境,都显示领导者「英明神武」不一定是好事:
1. 没人想发表意见的会议室
每月的营运会议上,气氛肃杀,主席总是慷慨激昂、批判责难、指示命令;团队成员莫敢不从、点头称是、鼓掌通过。全知全能的主席,有着过去的成功经验、战功与位阶权威,让部属无力也无意愿去反抗,只能说:「主管是对的!」
2. 有问题,找老板要答案!
「这问题/客户搞不定!该怎么办?」「请问老板,根据您的经验,这个问题…?」最后是部属恳求主管帮忙修机台或卖产品,一面说着:「老板真厉害!」。主管心里则想,「当主管就要能解决问题,但每次遇到问题我都该当仁不让?」
3. 这团队没了我,才动不了呢
A主管向上抱怨:「我几个下属主管的管理能力真不行,管不好员工,业绩也出不出来,我愿意多加班盯紧一些、推动员工投入工作,为了公司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公司是很需要我的!」
三种可能会伤害组织的厉害主管
这三类主管,基本是我所谓的「英明神武」的领导人,看似「全知又全能」!彷佛公司或部门中,不能一日不能没有这名主管。但其实这三类主管对企业而言,都是种伤害:
1. 一言堂式的领导者
对于全知全能的主管而言,指挥命令快又有效、权威控制精准又有执行力。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长期下来只会抹杀剥夺了团队成员的思考能力、责任与担当,而被剥夺者浑然不觉,形成「一切请主管指示」的人治企业-「一个强人」治理的企业。但除非领导者能「永生」,并永远连结世界的变化与创新、永远全知,否则总有一天会造成组织的问题。
2. 老好人型的领导者
这类「来者不拒」主管,通常具备对处理业务的自信,也因此,相较于管理部属的心态与能力,他们反而更愿意直接承接部属的业务难题。简单粗暴地说,这是种咎由自取的行为,因为主管无法跨出「舒适圈」去学习新的管理角色,最终就是委屈自己累死自己,并伤害部门与团队的发展。
3. 自认难以被取代的领导者
对于这类「刷存在感」的领导者,特别希望被人关注。他可能会因此抢夺部属的工作、责任与成长机会,也会从心里产生「非我不可、除我之外再无他人」的骄傲感。看谁都不顺眼,自然不愿意培养人才,而真正能力强的,也难以在他麾下久任。
Know-How 用好管理的诀窍
主管要能避免被自己的「英明神武」反噬,有三个方面的破解之道。
个人层面:自省反思,破解「骄傲与恐惧」
认识自己、自省反思,关注自己的骄傲感,是否让自己目空一切、对任何人都不满;关注自己恐惧感,是否使自己过度地去讨好特定人,忘却了自己的岗位任务重点、与部属职责的差异。切记,神像是人们端上去的、英雄是人们封的,我们不需要当神、不需要当英雄。
团队层面:打造「团队健康」,破解「一言堂」
你的团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合作?团队的功能在主管身上,还是团队成员彼此之间?
被《华尔街日报》选为美国「最抢手的商业讲师」的派屈克‧兰奇欧尼(Patrick Lencioni)曾说:在多数不健康的团队要靠主管施压才能运作,但体质健康的团队里,同侪之间就能相互提醒、毫无保留的论证观点、提点督促。这样的团队就能避免一言堂、盲目从众、一窝蜂,主管也能取得完整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
组织层面:明定「职位价值差异」,破解「角色错位」
前面提到的三类领导者,都有一个共同错误,就是管理顾问拉姆‧查兰(Ram Charan)所说:各级领导都会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做自己该做的事,他交出的成果其实应该是他的下一阶主管该交出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也说过:「管理者所以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是:『没有办法或不愿意因应新职位的要求改变自己(的工作重点、行为与方式)』」。
因此,对企业而言,必须说清楚、定明白:「企业从上到下,各级管理者彼此的角色差异,包括应有的贡献价值、工作的重点、应承担的绩效目标、工作时间的分配等」,简单地说,要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这些管理职存在的话)总裁、副总裁、总监、副总监、经理、副经理、主管、组长等,彼此之间有何不同?
避免被自己的英明神武反噬,除了高度自觉与自我检讨外,打造一个正确的组织运作体系,让员工与管理者正确的发展与做事,才是企业能为人类创造的价值:让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文章转载至经理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