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节主要讲了三大块内容,幸福的科学、幸福的方法、幸福的局限。
一、幸福的科学
幸福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概念,可以拆分为多个维度,每一个维度都可以进行连续光谱式的打分。人们可以对自己的幸福感受进行评价打分,心理学家也通过不少研究证明幸福的自我评价是可靠的。
二、幸福的方法
经济学家、心理学家通过各种实验来研究与幸福相关的因素,比如金钱、攀比心、外表等等,得到一些重要的结论。首先来看看那些与幸福之间关系不如我们设想那般重要的因素:
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曾经提出过一个伊斯特林悖论:更多的财富并没有带来更大的幸福。基于他的试验数据表明,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就像我们常听到的那句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享乐适应和社会比较。
享乐适应是指当环境的改变给人带来快乐时,人们通常会很快习惯环境的改变,恢复到平常的快乐程度。其原因是大脑会自动调低对于持续刺激的反应程度,这其实是大脑经过长时期的进化而形成的一种适应性保护机制。
社会比较是指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也就是一种攀比心理。
心理学家通过各种试验得到的数据,表明攀比心强的人更不容易获得快乐,同样外表与幸福之间也没有明确的正向关系。很多看起来相关的因素实际上并不代表因果关系。
那到底要如何做才可以获得幸福呢?
首先要对幸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幸福不是一个名词,不是一件东西,而是做就幸福不做就不幸福的一个动词。
想要获得幸福就需要做好两件事情:多与他人进行连接服务他人,把钱和时间花在经历上。因为经历比东西更加定义一个人。那些你每天在做的事情和你的经历会让你幸福,而与他人共享的经历则会增加你的幸福感。
三、幸福的局限
过度的幸福、不合时宜的幸福、错误的方法获得的幸福以及错误的幸福类型,这些都是需要注意和警惕的。所以偶尔需要做一些可能让你不幸福的事情,例如走神、活在当下、反思人生。
四、书籍推荐
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幸福有方法》
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幸福的神话》
迪纳-《改变人生的快乐试验》
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
五、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