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墨豸
老家地处辽吉两省边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有一条县级公路从村里通过。在我记事时就有公交车,每天上午下午各一趟往返,交通说不上多方便,倒也还行。早些年的时候,农村没有其它交通工具,去镇上和县里都乘坐坐公交车,上午去下午回来。农闲的时候坐车的人特别多,经常上车没有座位,只能站到目的地。后来又增加了一趟早晚客车。依然难以缓解公交压力。
在我的记忆里,车票最便宜的时候,去乡里三毛钱,去县里九毛钱,后来逐渐涨价,去镇里四块钱,去县里十块钱,是最初的十倍还多,这可比城里的公交车贵多了。可是出门没有车,贵也得坐,去趟县城不干别的,光是往返路费就得二十,是老百姓一天的打工钱。土里刨食的乡亲们,没什么重要事,哪舍得出门进城。
后来,有人买了摩托车,去镇上就方便多了,去趟镇上只需十来分钟,但限于年轻人,岁数大的还得坐客车。
我来北京前,村里有不少拖拉机,是干来农活的。另外有几辆面包拉客的,总和公交车司机为抢客源打架。那时候还没有私家轿车。等我在北京混了几年,再次回老家时,有不少人开上了私家车,虽然不是太贵的豪华级别,在早些年是不敢想象的。没有轿车的人家也有辆柴油三轮,干活逛街两用。这样一来,去镇里县里就不再坐公交车了,再加上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导致公交车的生意日渐萧条。
前年,大客车承包主因为赔钱不干了,县客运公司换了小中巴,还是难挽颓势,常常没有几个乘客。去年我回家去县城坐了一回,眼看离县城二十里路了,才捡了两个客,差不点成了我和老婆的专车。
前几天,从老家的群里听说,中巴车也不干了,原因就是没人坐,干赔油钱。司机为了揽客曾经成立个微信群,在车停运的时候,车主在群里跟大家说,虽然不跑线了,这个群并不打算解散,有谁用车的可以微他,价格好说,拉人拉货都行。
另一趟早晚班车,因为是长途,可以直达开原县火车站,目前还在艰难维持,曾经的辉煌早已是昨日黄花,牛逼不再。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不禁感慨,世事变化真是难料。谁能想到,曾经牛逼的客运公司都快要破产解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