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今天当我翻到《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杨绛先生的这句话。
这本厚达五百多页的书,我用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来看它。实际上,每次并不是看得有多慢,而是需要花时间来消化。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原来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升级版。这里面仍然是100条建议,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仍然选用的是苏霍姆林斯基本人的作品,增加了他在杂志上发表的内容。
之所以将本文取名为“串门”,实属看这本书就像串门一样,我规定自己每天看两条,原计划50天看完。但由于各种原因,中间还是有所中断。
这样,我每天都会像串门一样到苏霍姆林斯基“家”来一趟,听他聊上两条自己30多年教龄总结出的宝贵的经验。
我每次都会记下日期,从2月17日到今天的4月17日,正好是两个月的时间。我也是想变相地证明某些大家说的话:读书的时间总还是有的,每天拿出半个小时读书,一年就会读很多书。
的确,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没有大块的时间,零散的时间,积累起来,这么厚的书也看完了。
从这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苏霍姆林斯基那种对孩子爱以及对教育的热爱。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所发现的问题;他能善待每一个孩子。
他能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的等待,真正地做到“静待花开”。作为一校之长,他能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育人落到实处。为了保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他组建家长学校。
而且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年级的不同,为家长们分设不同的班级。基于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来为家长教育孩子出谋划策。
他更难能可贵的是将他的发现、他的研究写出来,留给后世之人,共大家学习参考。
这位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的教师,他已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
两个月的“串门”,让我看到了他“家”有很多的宝贝,我只是浏览到了,还没有学习到他们的真谛,今后还会经常去串门,获取真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