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的目的是说服观众改变其已有想法或者行为。引发质疑成狂热的激情一这取决于信息传达的有效程度,以及与观众之间互动共鸣的效果。听完一场成功的演说后,人们会感慨:“哇,他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那么,和某人产生共鸣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只要知道一个物体的自振频率,不需要碰它便可以让其产生振动。当物体受到外部与其自身振动频率相同的振动刺激时,两个物体将以相同的频率振动一共鸣便由此而生。
如果把盐擻在了一块金属板上,然后将金属板连接到扩音器,使声波穿过金属板。随着频率的升高,声音会变得急促,盐拉也开始轻微地晃动、跳跃,紧接着盐粒会移动到新的地方,重新组成美丽的图案,好像它们早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样。
我们曾多少次憧爆自己的学生、雇员、投资者或顾客能像卡通片中的小精灵一样,总能准时出现在需要它们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405047/edde14aeb8034645.png)
如果观众的思维和观念也能像那些盐粒一样规律统一就太棒了,而这种想法也绝非天方夜谭。如果你能够根据观众调整“频率”,深深地打动他们,与你产生共鸣,那么,他们同样也会表现出自发有组织的行为。他们将看到前进方向,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
观众并不会根据演说者来调整自己的“频率" ,相反,演说者需要根据观众来调整自身所传达的信息。熟练的演说者需要读懂观众的内心想法,构建能与这些想法产生共鸣的信息。如果传递的信息是根据观众的需要和愿望调整的,观众将会被其深深打动,甚至会激动得发抖,从而积极参与、付诸努力,最终获取成功。
这就是你通过演说来说服你的观众的最重要的手段或者是技巧!
【久职大学生成长社】,带你开启成长学习之路,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就业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