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从尼采到《洞见》

从尼采到《洞见》

作者: 姽狸 | 来源:发表于2021-04-10 00:27 被阅读0次

    终于把罗伯特的《洞见》看完了,我深感不适,倒不是因为它颠覆了认知,之前在看到尼采对“形而上学”进行批判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建设,尼采认为那个所谓的“更为真实,有目的性,有统一性的本质世界”是虚假的,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实际根本不存在。

    尼采认为,人们因为追求和欲望而产生了欲而不得的痛苦,为了缓解这种卑微与无力的痛苦之感,而编造出了禁欲主义,试图通过这种否定生命欲望的方式来救赎自己,把自欺欺人当成了安慰,把逃避当成了救赎。

    而在他看来,生命欲望才是真实且正当的,即使有时挫折让我们感到痛苦,也应该直面它。就像鲁迅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尼采丝毫没有引起我的不适感,因为他肯定了人的欲望,而所谓的高尚与道德约束人的本能欲望,不过是因为人们“形而上”地对道德赋予了高尚的本质,但这样的本质是不存在。

    弗洛伊德也同样肯定欲望,他用“本我(原始欲望)”“自我(约束并控制欲望的理性)”“超我(超越自我的理想人格)”来告诉我们:其实理性从来都不是人的精神本质,欲望才是生命的驱动力,欲望是正当的,真实的,他不应该令人羞耻,甚至是值得赞美的。

    在《把人物写活》一书:“人的欲望能让没的人变得充满激情,让愚蠢的人变得聪明,让意志坚强的人动摇信念,欲望不断涌现,日日夜夜,年年岁岁,推动我们向前。”同样是在告诉我们欲望是不可否认不可抹杀的生命驱动力。

    而《洞见》从佛陀的角度,因为偏激的去论述一切都不存在,甚至直接指出并否定了本我的欲望,这才是引起我极度不适感的原因,如果一切即是空,那就不存在痛苦与救赎,佛陀说:冥想,正定,正念,开悟,涅槃(这节真没懂,玄之又玄)

    有个地方觉得特别刺耳,就是在提到三法印当中的苦的时候,提到的“享乐跑步机”概念,在这个跑步机上,每跑一段时间就会收获一个东西,起初是房子,车子,有了房子之后,要精美的装修,然后豪华的家具…欲望永无止境,人在跑步机上,承受着难以停歇之苦。

    欲望有什么错,我勇敢地站上跑步机,开始永不停歇地奔跑,不断满足欲望又滋养新的欲望,我又有什么错?

    人的大脑是为了幸福而设计的吗?

    “我”到底存不存在?

    一切为“空”,还是我们赋予一切的“内涵”为“空”?

    如何才能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总之,佛教和禅宗的观念我难以接受,虽然《洞见》是一本从科学到哲学 颠覆认知的社科书,其作者罗伯特·赖特是一个进化心理学家,全书充满了达尔文之光与佛陀的思想,但令我很不舒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尼采到《洞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dg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