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床上起来,我的双腿不听使唤,还有点儿乏力。唉!怎么会这样?不就是十多里的路途吗?
因为,昨天下午,趁着冬日暖阳的好天气,我徒步走到运河近前,亲眼目睹,由春秋战国时期开凿,隋朝又拓宽延长的河道,纵贯神州大地。
追溯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多少传奇故事,多少风土人情,沉淀在岁月长河,与日夜流淌的运河,交织在一起,倾诉封尘的记忆——运河,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早有此心愿,可一次又一次,梦想付水东流,这次,下定决心,让梦想成为现实,凝眸运河尊容,感受她的人文底蕴。
脚下的路不是很长,听他人讲由漳卫新河桥向西,二里多路不远就是运河,心动不如行动,迈开双腿,路在脚下。
还没亲临其境,心中便有想象中的样子,因为,运河形象已深入人心,她作为遗留下来的古迹,与万里长城并存,彰显华夏儿女的勤劳智慧,源远流长的运河,从古至今,由南到北。
历史的天空,有多少熟悉的面孔,从帝王将相到才子佳人,还有数不清的平民百姓,行进在这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之上,走到今天,能留下的,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名,更多的无名之辈已被历史淹没,消失的无影无踪。
也许是春节刚过,环城路上车流不断,我独步前行,只知目的地就在前方,可到底运河在哪里?一片茫然。
借助手机,我打开微信上我的“位置”,顿时,心情愉悦,运河就在前方。快步行走,那种急切,你懂!
终于,运河流淌在眼前,难道这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有这么窄么?
又一次打开手机微信,又一次查找。确定!这就是贯通南北的水道——京杭大运河。
历经两千五百多年,沧海桑田,风雨雪霜,春夏秋冬,犹如一位老人,失去了往日的容颜。
我驻足的这一段京杭大运河,是山东省德州市区的一小段,它宽不过二十米,并且深度有限,芦苇枯黄,二十多只野鸭栖息在此,因为上游开闸放水,在一小桥的两侧,冰冻化开,水流缓缓流淌。
由于我的到来,把结帮成群的野鸭惊飞,其实,它们不会飞离很远,茂密的芦苇丛中是它们的家,我打扰了它们。对不起!厮守在此的野鸭。
走过一段河道堤边,脚下是杂草,芦苇居多,在当下,与乡下的小河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纵贯千里,在中华版图上标记着,犹如神州血管,那么绵长,曲曲弯弯。
过往的繁华已消逝的无影无踪,不知它处的运河依旧舟楫往返,岸边歌舞升平,人来人往。
昔日,成千上万的劳工,肩扛手提,日夜劳作。酷暑,寒冷,饥饿,疾病……无法想象,这些底层的劳动者,垂死挣扎在死亡线上。此地的河道旁,也许有古人的残骨,运河里,曾滴有先人的汗水、泪水,还有他们的反抗与愤慨。孤独,遗憾,最后的归宿,有人成为孤坟野鬼,游荡在运河的两岸。
那时没有先进的挖掘设备,只能是人海战术,可以想象:在严寒的冬天,站在冰冷的泥水里,赤膊上阵,挥舞着挖泥沙的工具,或肩背,或二人抬走,一兜又一兜,一筐又一筐,运河,不朽的人工河。
运河两岸,有道路,有麦田,还有植种的树木。由于河道淤泥很深,造成水浅,因而水流缓慢,如果从现在状况看,此处运河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但从它的历史渊源追溯,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坚韧不拔。
沿河堤,徒步前行,边走边看。放眼望去,运河伸向远方,犹如缎带的冰面,由于树木枯草的遮挡,看到的是运河的冰山一角。
站在运河岸边,心中无限感慨:是谁让国人扬名世界?是谁把华夏文明推向世界?是万里长城,是京杭运河。
运河文化源远流长,运河遗产璀璨世界。
2023.2.5初稿2023.2.27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