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年3月5日阅读记录

2020年3月5日阅读记录

作者: 殷德静 | 来源:发表于2020-03-05 23:08 被阅读0次

    认识“行为主义”

    今天继续细化郝老师昨天的授课内容,今晚梳理第二个问题——行为主义理论对“学习的发生”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在今天不适合?

    一、行为主义的定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可观察的客观行为而不是抽象的意识和思维,关注的是行为,而不是生命本身。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一种可以外部观察到的人的反应,其本质是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刺激—反应”是人所有行为的特征。

    听话就给你“胡萝卜”,不听话就给你“大棒”,就是典型的行为主义做法。动物园驯兽,用的就是行为主义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获得愉快结果的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高,而获得不愉快结果的行为重复的可能性低。

    写了一篇文章,即获得打赏和点赞,打赏和点赞会给人带来愉悦感,会刺激人继续写文章的动机;反之,如果写了一篇文章,无人打赏、无人关注,那么就会产生挫败

    感,会刺激人不愿意再写文章。

    二、行为主义如何理解学习的发生呢?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行为与内驱力(比如饥饿了会寻找食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和环境的影响(刺激)有关,通过积极或消极强化和惩罚,可以调整学习行为。

    举例来说,如果学习行为带来的成功,成功激发愉悦感,那么会刺激儿童进一步学习;如果学习行为带

    来的是失败或者惩罚,就会带来挫败感,那么就会抑制再次学习的动机。

    三、如果要激发一个孩子学习的动机,用行为主义理论,采用什么方法?

    通过对学习行为的强化和惩罚,可以控制儿童的学习行为。

    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是当儿童学习时,就给予他喜欢或令其感觉愉快的某物,以此来增加好的行为。

    比如,当儿童认真读书时,父母或者奖励美食、玩具,或者口头表扬,或者带其看电影。

    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儿童不愉快的事物来达到激励学习的目的。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今天好好学习,明天可以不用早起床。

    惩罚,也分为两类,一是通过厌恶的事物来惩罚,如完不成作业,体罚和责骂,二是反应代价惩罚,如完不成作业,就会取消春游或者看电影。

    四、我们常说,不打不成才,行为主义理论不是很有道理吗?你如何理解?

    表现好,就发小红花,这不是我们常用的行为主义方法吗?你如何理解?

    首先,行为主义是有价值的,不要否定行为主义的价值。但要用对地方,用对时机,用好分寸。对幼儿适用,对成人少用。一开始阶段可以用,但到后期就少用。

    对于有关身体技能的学习,行为主义管用。比如体育运动,学厨师等。

    为什么许多老师知道写作有价值,但就是拿不起笔呢?

    不是没有毅力,不是没有坚持,

    本质是没有奖赏。把读后感写在日记本上,不愿意写,但网师打卡,就愿意写。为什么?

    因为打卡能被人看见,被评论,被欣赏。这就是奖赏。

    但是,我们同样要深深认识到,在关涉智力的学习上,行为主义有严重的不足。

    (1)行为主义能控制了行为,但控制不了思维、情绪、知识结构等。你能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但你不能保证他大脑开始思维。

    (2)行为主义能让儿童机械记忆知识,但无法确保他真正理解知识并运用。

    (3)行为主义能让儿童为了考试等外在目标而学习,但很难确保儿童喜欢学习,喜欢知识。

    学校常常招收的是充满好奇心的、在学习中能体验到兴奋的幼儿,但到了四年级时,就将这些孩子变成了对学习毫无兴趣的、渴望逃学的学生。原因是什么?

    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在学习上惯用奖励:不仅有标签和星星、分数。大多数教师以为他们需要使用这样的花招来追使儿童遵守规定和做作业,而没有思考这样的事实:不应该迫使儿童做对他们而言没有意义或不重要的事。

    运用奖赏的办法让孩子学习,孩子关注的是自己对获得或没有获得令人垂涎的奖品的感受,而很少记得相关任务的实际目的或内容。奖励所带来的损害:它们使儿童注意力远离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4)行为主义能让听话,但很难让儿童形成自律。

    行为主义剥夺了孩子评价自己行为的练习的机会,用行为主义孩子的思考主要是围绕怎样得到奖励或怎样避免惩罚,而不是思考在某种情境中什么是正确的,如果你经常控制儿童的行为,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们没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他们会怀疑自己是

    否是个思考者或是个做决定的人。

    (5)行为主义重视儿童学习的行为,但忽视了人格、道德、情感等全面的发展。

    (6)行为主义更关注儿童的当下,而不是未来。

    我们之所以警惕行为主义,一是因为行为主义在表面上往往很有效。二是出于对儿童长远幸福的关注。学校经常关注服从,而忽视在破坏关系和形成冷漠的心理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正面的收获是暂时存在,伴随而来的是长期的负面结果。

    其实,长久以来,传统教育主要采用的是行为主义方法。过去有用,为什么今天不继续使用呢?

    如果说在20世纪以前,主要还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社会结构相对简单,知识总量不多,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教育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大多数人发展层次不高,用行为主义也还可以适应当时的社会。

    但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和知识大量涌现,现代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强,人的竞争压力大幅度增加。

    按照过去方式培养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今天的社会,教育需要培养批判性地思考和阅读,清晰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科学和数学中的复杂问题等高级素养。

    传统教育,更侧重记忆。而新的教育方式,更侧重理解、运用。在此背景下,建构主义理论,就开始受到重视今天新课改的课程融合,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批判性维,小组合作等,无一不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根基。

    我的几点感悟

    我们的英语课程最明显,初一的时候,学生读书声音洪亮,甚至觉得震破耳膜,到了初二,学生为了得回答也是为了得到➕A,给小组挣分,期待一周内优先挑得好的座位,但是到了初三,基本上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

    因为初一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新奇和惊喜,想得老师的口头赞赏和鼓励,加上老师的引导——课堂表现好的话,作业可以少写这样典型的行为主义奖赏方式,他们显得积极乐观。

    到了后期的小组竞争机制,实际上也是行为主义做法,回答声音大,发音标准➕A,作业公正➕A等,甚至捡到物品上交也要➕A,而忽视了语言学习中知识的真正魅力,也忽略了学生在助人为乐中美好的精神体验。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慎用加分的办法,更多地去引导学生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帮助塑造学生高尚的精神面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年3月5日阅读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er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