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记住这一刻的感觉,这是失去青春的痛,是失去理智的痛,是难以名状的痛。半小时前的脊背发凉似乎就是征兆,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罗杰对我意味着什么,也许只有我家人知道。我不愿意把他的故事讲出来,不愿意对不懂他的人分享罗杰。我不喜欢别人对他一知半解,要爱就必须是全力以赴。那种感情就像不愿把心爱的人介绍给其他异性的一样。
但是,此时此刻到以后,我愿意讲出我心中关于罗杰的一切,以我追星14年的经历去介绍这个来自瑞士巴塞尔的网球大师,讲述他如何努力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讲述他辉煌璀璨的职业生涯。
这一刻仿佛身体被掏空,空有一副躯壳。就像杨毅老师得知科比去世的消息后,说的那几那句“仿佛身体的一部分死去了”。此刻,我真真切切理解了。在燥热的教室里身体逐渐发冷,心脏的每次搏动都是那么明显。脑海中像幻灯片一样一帧一帧浮现14年的记忆。记忆很多,但没有遗漏。那印象比高中语文的诗词都更清晰,那速度之快甚至超出了我自身大脑运转的极限。从2008温网颁奖典礼上的那一眼到在四大满贯各自中央球场的最后一战,最后停顿在了19年那两个赛点。想到这,眼睛开始不自觉跳动,必须要反复闭合睁开来平复那颗疼痛的心。看到张奔斗老师发出长文,读到其中的一句:“只是因为,罗杰·费德勒从不中途退赛。”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直戳我的内心。我很难不想到2016年温网半决赛和拉奥尼奇的第五盘,2020年澳网八强带伤逆转桑德格伦的那七个赛点,最后是2021年法网破釜沉舟般击溃科普菲尔。可我还是强忍住了含在眼角的泪珠,这是归因于罗杰教给过我的坚强。
一份维持了14年的感情,它不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亲情;不似同学情谊深似海的友情;也不似如胶似漆,相敬如宾的爱情。偶像是一种远程激励,一种无形指引。虽然不见,但冥冥之中你能感觉到那只无形的手,在你踌躇不前时会推着你前进,在你身处逆境时会拉住你的手,在你选择失误的时候及时调转你的方向。
我多想身边多几个和我一样同频率喜欢罗杰的人,也喜欢他潇洒的凌空正手和单反,能听懂他的瑞士德语,然后应用在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呐喊时刻。
因为费德勒,我喜欢网球;喜欢费德勒,因为他就是他,也因为网球这项特殊的运动。
网球起源于西方,在贵族圈层备受喜爱。当网球成为职业体育运动以后,它的商业价值一部分属于球星,那源自西方媒体高度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其他职业体育运动,欧洲五大联赛,NBA,这些联赛虽不乏出现过影响世界的超级巨星,但有一点它们不如网球:喜欢一名球员,也就需要与他所在的球队建立情感。但事实上很难有球员能做到一人一城,像科比、邓肯、德克那样,强如C罗、梅西都没能做到。
当浓烈的两份情感不得已被割舍开的那一刻,难免会让人猝不及防。既然如此,那么也就很难在这些运动里面感受到始终如一的爱。詹姆斯离开了骑士,试问有多少人还会看骑士的比赛。脑海中剩下的也仅仅是那些年的记忆了,不会是此刻正当时的心潮澎湃。
所以,我爱网球,因为我能永远专一地爱一个人,即便他退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