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到底有多火?
去景点游玩,时常能看到吊威亚的“锦衣卫”;街上随便走几步就能喝到推陈出新的新式茶饮;去逛自然博物馆还能吃到恐龙化石雪糕。万物皆可国潮。
但同时我们发现,许多产品的广告宣传就像克隆出来的一样,你根本想不到他卖的是什么。
广告都是大红大绿的配色,加上祥云仙鹤一类的素材,美女穿着旗袍,拿在手里的可以是个茶杯,也可以是个绞肉机。
很多产品改个包装,换个配色,贴上“国潮”的标签,就能多卖出一些。“国潮”概念的泛化,让民众感觉掉入消费陷阱。我们想搞清楚“国潮”到底是什么?
“国潮是一种具有中国符号,并且符合当下观念的商品。”这是《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作者张内咸给出的定义。
张内咸是一名青年导演、编剧、图书作者。曾获土豆映像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及最佳大学生创作提名,被《旅伴》杂志评为“北京十大新青年”。
《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这本书是作者在2018年拍摄一支关于“汉服热”的纪录片后形成的思考。
张内咸在书中以国潮三要素为线索,讨论了如何打造国潮。对文化创意从业者而言,可以试着根据作者的思路,策划一场打造爆款的商业实践。
1.国潮第一要素:一个清晰的中国符号。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代表是什么?筷子?茶叶?但仔细想想,筷子并不是只有中国人用,日本、韩国还有很多东南亚国家都会用。
茶文化发源于中国的唐朝,但当今全球有六十多个国家产茶,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饮品。就好比咖啡发源于埃塞俄比亚,但我们现在并不会把它们联想到一起。
所以,我们想要打造国潮商品,首先要有清晰的中国符号。比如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纵目面具,极具特色,让人过目难忘。
2.国潮第二要素:符合当下的观点。
有了一个清晰的中国符号,接下来我们需要更新观念,我的理解是树立一种价值观。
中国符号,不管是雄伟的故宫,还是敦煌的壁画,它们孤立在那里,并不能引起我们的关注,也就不可能流行起来。
我们需要追根溯源,讲述这些中国符号背后的故事。通过述说故事背后的情怀,表达符合当下青年的价值观,引起大众共鸣,这样才能传播开来。
3.国潮第三要素:具有市场的价值。
作者认为:引爆一场流行潮,不仅意味着一个符号广为人知的传播过程,并且一定包含赋予符号以价值的过程。
我们不仅要讲好中国符号背后的故事,还要体现出中国符号的市场价值。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买到一件难求的三星堆盲盒手办,是不是要赶紧发朋友圈,来份开箱展示?这就是文化和市场结合带给大众消费者的“炫耀资本”。
所以,具有市场价值是引爆流行文化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作者张内咸在《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中从符号学、传播学和经济学三个方面,给我们展现了一套可以让中国文化活下去,站起来,走出去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