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微妙联系的。
其实我对钱钟书这位伟人并不怎么了解,而且所知甚少,因在寒假的时候看了《杨绛传》,就突然想看钱钟书的《围城》这部著作了。
开学第一天就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刚开学也没什么事,没想到两周时间就看完了。对于那些看书快的可能会觉得两周才看一本书,太慢!不过对我而言,这算是一个记录了,因为我以前从来不喜欢看书,勉强看书的时候就犯困。然而这一次,真心让我体会到了看书的乐趣,我觉得是因为看《杨绛传》时,为这本书奠定了基础,是渴望驱使着我一直看下去,再就是故事情节也很精彩,让我有欲望继续看下去。
这本书主要写:出国留学的方鸿渐没有得到学位证,怕无法向长辈交代,于是买了假证归国。因为他出国留学的费用都是他丈人(关系上的丈人,还没结婚女方就病死了,但双方都还维系着关系)出的,回国后这丈人也很器重他,把他视为半个儿子,还给他安排了工作,后来因为方鸿渐的情感问题关系闹僵了。方辞去岳父处的工作,与赵孙等人一同去了三闾大学任教,教学满一年后因未收到学校继续任教的聘书,又回到家乡,并且与一同去三闾学校任教的助教老师孙柔嘉结了婚。通过朋友赵辛楣的介绍,在一家报社工作,薪水还没有妻子孙的高,婚后两人由于各自家庭原因,一直处于相互抱怨和生气的氛围之中,最后以孙柔嘉离家为结尾。
整本书读完,感觉如同就是身边的故事,很现实。当然我并没有文学底蕴,get不到其中深层次的道理。不过看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1、对待学业,一定不要敷衍,不然文凭都得不到,特别是家庭给予厚望的,前期只能用文凭向他们证明你的努力。2、对待工作,最好还是自己去找吧,通过关系得到的工作,如果能力不超群,总是抬不起头的。3、对待感情,喜欢与不喜欢最好还是明说了吧,不然会被误会误了事儿。4、对待婚姻,我相信家和万事兴,总是对最亲的人发脾气是最没有本事的人,既然选择了婚姻,那就用心去经营。
《围城》里赵辛楣说的一句与结婚有关的话很有道理:“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虽然这个保证有点绝对化了,但还是有道理的。
一部著作远不能只看一遍,等过几年再看,我想肯定会有不同的收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