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帮助了一位学生,一对一辅导脱口秀比赛。她进了决赛,最终结果也还不错。从实力和表现来看,她应该是第一,最终排名也进入了前一半。原因可能大家都没想到——组织水准和比赛规则。我并不是“王婆卖瓜”而为学生鸣不平。你们先听我说。
比赛抽签时,她抽到了第一个出场。有比赛经验的人都知道,抽到第一的位置,要么非常非常好,能一鸣惊人;要么就会吃亏,因为观众还没有进入状态,评委也可能拿你当样板。 在辅导时,我们已经预备好万一第一个上台,我提醒她要提前熟悉场地和评委的状态。她也确实做到了,甚至提前提醒主持人,希望主持人开场时热热场,让观众知道脱口秀是可以笑的。主持人也很专业,直接拒绝了这个建议。
于是,她和其他前面的选手就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场景:第一排的评委黑着脸,没有任何表情。其实,评委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打分上,也体现在对台上选手的态度上。即便不喜欢某段表演,分数可以打低一些,但表情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没想到的是有位选手对观众说“脱口秀是可以笑的”,场下氛围居然瞬间活跃起来。
即使这样,我学生的表现分数在20位选手中排名第三,但因超时10秒被扣了5分。正式演讲比赛中,超时确实很严重甚至可能被取消成绩。但专业比赛通常会有清晰的时间提示,例如举绿牌、黄牌和红牌。在红牌举起后,选手还有30秒时间来结束表演。然而,我的学生告诉我,她表示根本没看到有人举牌,而且前面几位选手都超时了。如果没有时间提示,这无异于让选手吧比赛重点从内容和演绎,变成了“盲猜时间”,5分是致命的,因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差距也就是10分。更进一步,听我学生说,主持人在看到几位选手超时后,才突然提醒后面的选手“举牌的小伙伴在最后一排”,让大家注意时间。客观上增加不公平的因素。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这位本身也是单位的演讲比赛高手的学生,多次找我一对一辅导。从内容采集到剧本创作,从笑点打磨到表演细节,我们经历了多轮调整,我们还参加了多次开放麦。
比赛后,她告诉我自己在台上表现得很好,也享受了整个过程。我既感到欣慰,也有些遗憾——单位内部的大型脱口秀比赛本来就不常见,但因为规则设计和组织不够专业,导致客观上优秀作品被埋没了。 最后,我看了她的得分和排名,对她说:“没关系,老师给你颁一个第一。”正是今天的这个视频。
既然世界上有多样化的评判标准,而单一的标准又可能产生小意外,我们也许就不必过分在意某些结果。用另一种形式认可自己,认可彼此,或许是更好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