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某日,和朋友聊起各自的近况,话题不由得转到孩子身上。朋友和我聊起她至今都记得一次见到我家孩子参加的活动中,第一个就完成了背对背折纸的任务,朋友夸赞孩子的空间和接受能力都很让她记忆深刻。
作为老母亲的我一脸懵逼,好像这件事没有发生在我身上一样,而那天明明是我和孩子一起参加的背对背活动呀。竟然别人家的老母亲记得比我这个亲妈还清楚。
而后细想,这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别人家的孩子确实比亲妈更容易看到自己家孩子的“闪光点”。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字写得那么整齐;
*你看,谁谁的发音已经那么标准了;
别人家的孩子,好像德智体全面发展,自己家的孩子,闪光点当然也有,时间长了,或许是审美疲劳,或许是习以为常,这些“闪光点”已经变成了“平常化”的东西。
所以,不妨把自己当成“别人家的妈”。

知道以后如何做到?
1、向经常接触孩子的亲戚朋友、幼儿园老师、兴趣班老师、孩子同学的妈妈们了解,他们观察到的孩子的“闪光点”;
2、收集到的这些“闪光点”和自己平常观察到的,了解到的孩子的“闪光点”做参考;哪些是我们已经发现的?哪些是我们虽然发现,却往往习惯性忽略的?
3、我们习以为常、忽略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真的觉得不足挂齿?还是我们觉得这就不是什么所谓的闪光点?或是我们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这些曾被忽视的“闪光点”,习惯性的忽略了?
如何让闪光点更加发光、发亮呢?
1、把自己当成“别人家的妈”,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用事+情+名的方式,言语的力量去鼓励孩子;
2、肯定的眼神和肯定的肢体语言,孩子一定感受得到;
3、偶尔跳出来,把自己放在别人家的妈的位置上,看看咱们家的孩子多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