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个中味道》读后感

《个中味道》读后感

作者: 菁菁TJ | 来源:发表于2023-04-18 10:49 被阅读0次

    《个中味道》这本书借得比较随意,但这本书的好看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有些讲美食的书,对美食风味描写详尽,但是多少有点流于表面,对于美食的历史掌故、流派等等更深一层的内容,就所谈甚少,大概也是因为作者本身对这方面也所知甚少吧。有些美食书籍专业性够了,涉及的内容也比较精深,却又难免枯燥,让人感觉如此美味的食物不应该配上如此单调枯燥的文字。

    《个中味道》的作者赵珩很好地兼顾了这两方面,既能对美食本身娓娓道来,也能侃侃而谈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是真正地把饮食与文化结合起来了。赵珩自己说:“我的书不是单纯谈饮食的书,也不是食谱,只是社会生活笔记,写书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把我记忆中的,我吃到的、见到的美食和背后的人和事,和读者分享。”

    我百度了一下作者赵珩,才知道赵珩先生出身望族,从他曾祖父起,家里来往的都是一些名人,所以赵珩先生文章里提到的一些名人在生活中与吃有关的轶事趣闻,多是他亲身经历。赵珩先生自小家里对饮食就比较讲究,还有自己的家厨,在这样的熏陶下,赵珩先生不仅爱吃,也懂吃。

    如今赵珩先生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仍然记忆力惊人,不仅诗文戏曲信手拈来,很多名篇可以一字不落随口背诵,据说还能默画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他在写文章的时候,写到什么,关于这部分的记忆就像电影胶片一样,从脑海里调用出来,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清晰无比,所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会有如在眼前的画面感。

    赵珩先生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旧时风物》《百年旧痕》《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二条十年》等。既有足够的学识,也有丰富的亲身体验,还有电影胶片式的记忆力,更有好的文笔,使得赵珩先生写这类文章“如有源头活水,不加矫饰,汩汩流出。”

    《个中味道》这种赵珩先生所说的“社会生活笔记”,不建议一口气看完,适合每天看到两三篇,既有闲趣,又能好好体味每一篇的“个中味道”。

    不写过多的感想了,摘抄一些书里面关于美食的描写,跟着涨些见识,也希望有机会能品尝到赵珩先生笔下的美食。

    最有名的“平湖糟蛋”,就是把去了壳而留下内衣的鸭蛋与酒糟、甜酒药和糯米-起入瓮密封,过一个长夏后启封,米成酒酿,蛋也糟透,可以一起食用,味道极佳。

    旧时仿膳的肉沫烧饼做得也极好,肉末烧饼这东西在外地人听起来好像是一样东西,其实肉末是肉末,烧饼是烧饼。用刀破开烧饼,去掉中间的面心儿,把肉末夹进去即可大嚼,实在是很平民化的食品。此物从民间传入宫中,得到太后老佛爷的认可。后来再从宫中流入民间,就成为可以仿制的御膳,身价自然不同了。烧饼略有甜味儿,肉末要炒得不老不嫩,干爽无油,确实又不是一般的烧饼夹肉末了。

    茶干的优劣不在于作料的配制,或稍咸,或稍淡,香料的品种与多寡,都不是最主要的,而关键在于豆腐干的质感,也就是制作的工艺过程。好茶干嚼到最后应该绝无豆渣的感觉,而是细如稠浆。佐茶细嚼,冲淡了豆腐干作料的味道,这时才能嚼出豆香和质感来。如能达到细如稠浆的质感,就说明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磨、滤和压三道工序无一不是精工细作的。

    川菜的作料讲究、精致,每种作料都有首选产地。如自贡井盐、茂汶花椒、内江白糖、德阳酱油、阆中香醋、郫县豆瓣、永川豆豉、涪陵榨菜、叙府芽菜、南充冬菜和成都辣子等等,尽可能选用上乘之品,是不好替代的……川菜之所以为川菜,川盐为首,其他作料尚可疏忽,如不用川盐,也就是自贡井盐,川菜也就索然无味了。

    东安子鸡是曲园的招牌菜之一。选用当年母鸡或子鸡,宰杀放血洗净,煮至七成熟,将鸡脯带皮切成小长条,佐以麻油、甜酒、米醋、干辣椒丝、生姜丝等,用猪油在旺火上煸炒而成。其中葱是至要,传说近代湖南闻人萧石朋独创先爆葱须,待香味散出后再放葱段的办法。东安子鸡咸鲜酸辣,色艳香浓,但绝不燥辣酷烈。

    四如春也擅做银丝卷,它那儿的银丝卷不同于北京的鲁菜馆如丰泽园等,银丝是包在皮里的。四如春的银丝卷如同花卷,但面是细如丝状拧在一起,用了脂油和白糖,轻轻一抖,顿时松散。其实比山东馆子的银丝卷好吃。

    过去扬州到饭馆茶社做学徒的伙计,第一等要事即是学片干子,其次是切干丝。这片干子的技巧远比切干丝更为难得。一方豆腐干要先横着片出十余片,据说娴熟者能将一方干子片出二十片来。片好的干子再摞在一起,切成长短粗细一样的细丝。但凡是质佳的干子,无论切得多细,在汤里里如何翻滚,都不会碎不会断,更不会粘连到一块儿。吃到嘴嘴里既无豆腥味儿,又有糯滑爽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中味道》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ph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