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作者: 荒唐渊源技艺穷 | 来源:发表于2018-03-24 19:22 被阅读0次

    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甘肃 渭源  杨晓冰 温丕荣    文/图

    渭源民间游戏颇多,幼儿至成年均有,且传承年代久远,这里撷取生活记忆鲜活有趣的,分别述记:

    打木榔儿  打木榔儿是渭源农村一项独特的娱乐性很强的健身竞技活动,有些像体育比赛中常见的棒球或垒球项目,只是简便得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非常盛行,七十年代后期日渐式微。活动用具是长90cm左右3cm粗细的一段木棒,和约4cm长3cm粗细的一截“木榔儿”。木棒和木榔儿材质均以硬杂木为好。场地只须平坦宽敞无障碍物,但一般一堵墙或一个较高地埂做为“缸”底,“缸”是靠墙或地埂随手划出一个1至2m半圆形的区域。

    比赛时可以是单对单,也可以是多人对打。参与游戏者可自愿组合,也可协商组合强弱搭配,中途可在双方加入新成员。开始时双方组长争头,决定哪一方先执棒打木榔儿。执打人在“缸”前站定,左手拿木榔儿,右手执棒,可将棒头和左手木榔儿接对后打出,也可像乒乓球发球一样左手抛起后击打。抡棒击打后无论远近只要击中木榔儿,对方都得在木榔停顿的地方将木榔扔向“缸”内,木榔儿进缸,执打人就要下场,让另一同伴上岗执棒继续;如果木榔儿停在“缸”外,执打人以棒为丈量标尺量出木榔儿停留处至缸边的距离,量得多少棒便得多少“棍儿”,量完后再打再量,直到被对方“杀死”。抡棒打不到木榔儿,或击出去的木榔儿被对方用手或帽子悬空接住,执打人也要下场。

    有时候扔回的木榔儿落在“缸”沿附近,不够一棍,便要打“半打儿”。打“半打儿”时先手握木棒,使棒的上端向虎口方向倾斜,再用另一只手把木榔儿安放在大拇指食指与木棒相贴处,然后向上一抛使木榔儿冲上半空再抽棒急速击打,以免木榔儿落地。如果对方把木榔儿正好扔在“缸”沿线上,执打人则要把木榔儿立在地面击打,常常打不高打不远,甚至刮得地面尘土飞扬,震得手背生疼,木榔儿却立在原地不动。

    一般是击出的木榔儿越远,对方往回扔时不易进“缸”。通常是不论正反方,约定谁先积够100棍儿者为胜,胜者惩罚败者的方式常常是“喝牢”。由胜方出人仍用木棒击打木榔儿,待木榔儿落地后败方拾捡握在手里,边跑边喊“嗷——”,直至缸前,中间喊声不能中断,中断者要反复喊,直到胜方认可;可顺次喊也可由胜方指定败方谁来喊。而且,在木榔儿落地后方向竖者,喊的人只喊跑到缸前即可;倘木榔儿落地后方向横者,则“喝牢”被称为“双牢”,即要喊一个来回,喊到缸前后再换一口气又喊着跑回原地。

    踢毽子  这种游戏由来已久,在渭源地域大多为女孩子和年轻媳妇们所钟爱。大些的女孩子自己动手,用几大麻钱(孔方兄)、几层边角布料、一截大鸡毛管和一束较长又好看的小羽毛(常用大公鸡的),只几针就缝妥。待插入漂亮的各色羽毛时还没踢就心花怒放了。姐妹们或男女伙伴们常常“拉人”分组进行比赛,花样多变,一踢就是几十蹦数百蹦,当然是谁积数多谁为胜。这时留长辫或小双辫的女孩,左踢右转,辫子甩动飞舞,彩毽翻飞升至半空,引得围观的伙伴大人眼珠跟着毽子走,心儿随着辫子飞。久而久之,年纪仿佛的男孩甚至女伴,对身脚敏捷的女子羡慕留恋、钦敬不已。当然,无论如何也无法与电视节目和运动员的高超水平相比。

    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现在人们在电视节目、民族运动会和全民健身时,经常可见到技艺高超的踢毽表演或比赛场景。

    玩弹弓  30年以前渭源城乡鸟儿特多,主要是麻雀、乌鸦、喜鹊、野鸽等,特别在秋季收获时,黑压压像云一样一片片飞到庄稼地里觅食。那时的男孩子,承继父辈祖先留下的习俗,几乎大都有一把精美的弹弓。弹弓一般是用一段约13cm长的天然树杈,去皮削圆滑,在分叉两头各拴绑一节16cm左右的橡皮带,再在橡皮带两头有一块较结实的小块长方形皮子连通,这块皮子专供包裹小石子。使用时先包上小石子,杈木朝前瞄准鸟雀等目标,扯紧皮带,掌握最佳时机放开皮带时,石子便飞向目标。被射中的鸟雀无论大小都会受伤,大多小鸟雀都是当场毙命的。

    现在孩童们手里拿的小弹弓,木头的分叉弓已很少,大多改为较粗的铁丝,橡皮带已经换作小商店、地摊随处可购的鸡肠或皮筋儿。这种弹弓已打不到几只鸟,也无鸟可打,只是在伙伴们之间打几颗“纸弹”逗乐或恶作剧。(未完待续)

    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间孩童游戏撷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qc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