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64044/982ae5f64a708e49.png)
昨天晚上,我上网百度了一下。除了一部分神经细胞,一个成年人的所有细胞,在7年的时间里,会更换一遍。
也就是说,7年的时间,我们会完成一次脱胎换骨。5年,就是71%的完全更新。
这是从生物学的意义讲的。那么从认知的意义上看呢,我感觉,在大概率上应该变化不大。
1|
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
第一,人是环境的动物。环境对人的影响,远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大的多。而我所处的环境,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第二,人是习惯的动物。思维的惯性一旦形成,改变起来特别不容易。
第三,我是一个意志不坚定,行动不果决的人。很多事情想的明白,认识也还到位,但是很少真正付诸行动。
2|
2020年,我50岁了。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按理说,到了这个年经,就应该随波逐流,乐天知命了。我身边的很多人,也都是这样过的,他们也很快乐。
但是,我对自己还是有一点点期许。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不能焕然一新,那就在一个单点上有所突破吧。
我选的点,是期待在整合资源,构造协同网络方面有所建树。
我听“得到”,王煜全讲美国的创新模式,万维钢、何帆、施展讲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假如这些学者的观察是真实的,那么网络协同就是一个趋势,我们应当提前适应。
那么具体到我自己,应该报有一个什么态度呢?先从3个方面做起吧。
第一,主动。我自己的个性偏于内向保守,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当然也不恐惧。那我就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精选有能力有资源的朋友,深度了解,寻求合作的可能性。
第二,聚焦。一个网络节点之所以重要,是基于他人的需求,有自己的不可替代价值,而不是万金油。那么,我就应当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项目,把自己的特长磨砺的尽可能锐利,这样才会有自己的特点,对别人有合作的价值。
第三,舍得。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惰性也越来越强。这时,就应当坚持长期主义的主张,在大方向上,敢于花钱、花时间,投入精力,对目标做饱和式攻击。
人到中年,工作、家庭、社交占用了太多的时间,稍一懒散,一天,一月,一年就过去了。只有不断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性,才有可能在5年的时间里,有一些成绩。
我自己也期待着,5年后回首今天,有一个勉强满意的结果,不负韶华,不虚度5年的光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