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一附院的陈晓鸥副主任医师解答此问题: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失眠的患者问我,“我总是失眠会疯吗?”怎么说呢,如果不是强制性的剥夺睡眠,变疯还真不容易。
用强制性手段不让其睡觉,或是因测试睡眠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而不让被试者置身于睡觉的场合,称为“断眠”。而对于想睡自己却无法入睡,或在自己的意识支配下不睡觉的人来说,一般称之为“失眠”或“不眠”。
对人进行断眠实验最早是在19世纪20年代的后半期,有三个青年人坚持断眠了90个小时,结果虽然他们的感觉、反应的敏捷度、运动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都变得迟钝,但在实验后通过12个小时的睡眠,都恢复了正常状态。其中一人,在断眠第二个晚上出现了幻视、体温下降等异常状况,但体重却反而增加了。
综合各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在完全断眠100~120小时的情况下,‘断眠精神异常症’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类似于精神分裂的症状,只要经过安静地睡眠之后,便完全消失而恢复正常
至今为止,断眠最长的世界记录是264小时,而这位断眠11天的青年人非但未死,而且在实验期间也并无精神异常的症状出现。仅在第四天的白天有做梦的意识,疑心较重,焦躁不安,身体显得很疲惫,指尖颤抖,眼睑有些下垂。实验结束一周后,神经方面的一些不良症状便彻底消失了。
睡眠剥夺
什么是“选择性”睡眠剥夺呢?
一般人入睡会经历5个阶段,
第一个是清醒阶段,
第二是打瞌睡阶段(Drowsy),
第三第四就是慢波睡眠阶段(SWS),此时的你才算进入熟睡,
第五阶段就是快速眼动睡眠(REM),这时的我们便正式开启“梦境”之旅……
每个入眠的漫漫长夜,我们大概会循环往复经历四次睡眠五阶段,在整个过程内,机智的大脑会把20%的时间分配在慢波睡眠中,另20%分配给我们做梦(REM)。
选择性剥夺就是选择性剥夺你的快速眼动睡眠(REM)和深度睡眠(慢波)时间。在精密的仪器监测下,受试者睡觉,然后在其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时期(REM)(做梦时期)前把他叫醒,然后再让他们继续成功入睡,如此反复操作,他们将会越来越容易陷入快速眼动睡眠(REM)甚至还出现过,主试需要一晚唤醒被试64次之多。
在数天的实验结束后,允许受试者尽情补充睡眠,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会经历一个睡眠的反弹(rebound effect)。简单的说,在补眠期间,他们会不断地做梦,试图把失去的做梦机会全部补偿回来。
科学家们也十分好奇大脑为何对做梦和慢波睡眠如何渴求,至于,为何我们需要REM和慢波睡眠,最新的理论表明,REM和慢波睡眠帮助我们重塑知识框架和白天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更有研究表明,REM睡眠和慢波睡眠的时长直接和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相挂钩。
网友评论